吴春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贯彻落实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关注,并对目前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现状进行了很客观的阐述。近年来,全面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新思想,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辽宁省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若干措施》等文件要求,积极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取得很好的成绩。
一、构建区域特色劳动课程,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劳动不仅是生活能力,更是生存能力,关系学生的终身幸福。劳动课程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更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等方面的育人价值。市教育局将目光聚焦于劳动育人,建设特色劳动课程,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让学生动手动脑、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在全省率先出台了《营口市中小学德育劳育实施方案》,从小培养孩子劳动能力,形成了低、中、高各年段的学生劳动技能指标,定期开展市级劳动技能大赛。依托营口市素质教育学校围绕把劳动目标树起来、把劳动必修课程开出来、把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时间定下来、把每学年必须开展劳动周实践活动做起来、把劳动教师队伍强起来、把劳动课程体系建起来、把劳动教育评估机制建起来等7项重点工作,做强具有营口特色的劳动教育,丰富实践载体。开设了内务整理、农耕、烹饪、帮厨等7门课程,各门课程运行以来,深受学生喜爱,近7000余名中小学生在课堂上亲历劳动的完整过程,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光荣,自立自强的意识油然而生。通过劳动特色课程,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在获得劳动能力、习得劳动品质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快乐、勤劳养志。“会劳动、能劳动、爱劳动”成为营口孩子的标识。
二、推进教师招聘制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根本保障。从2017年开始我市实施高校“直招”教师工作,五年来,采取到东北师范大学等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现场招聘的方式,为全地区招聘高层次教师568人,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师队伍素质。结合我市实际,加大补充体、音、美、劳等紧缺学科教师,近五年,全市共招聘体育、美育教师480人,招聘劳动实践、创意美术、机电技术应用等综合实践教师27人。开展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开展营口市中小学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全地区近1300名教师参与,遴选推广优秀教学案例。丰富课程资源建设,充分利用好国家、省级智慧教育平台和“名师公益课堂”等优质资源,同时做好我市“双减云课堂”“空中课堂”等课程资源整合工作。
三、发挥市域资源优势,整合校外优质教育资源
营口市教育局以营口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学校为依托,创建研学+劳动实践特色育人模式。充分利用辽河老街、雷峰纪念馆、鲅鱼圈望儿山、西炮台遗址公园、大石桥金牛山遗址、东北钢琴厂、营口科技馆及高等院校,打造“红色革命”“生态环保”“传统文化”“现代科技”“劳动实践”主题研学课程,逐步形成了以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河海文明、科技工业、山水生态、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市域特色研学路线。开拓了中央储备粮老边直属库有限公司、营口造纸厂、洪城环保公司(营口市污水处理厂)、东北钢琴厂等4个校外实践基地。引导营口市中小学生了解营口知名企业的发展历史和企业文化,启蒙学生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复兴肩负起时代的使命。
下一步,市教育局将继续保持“知·行·创”劳动教育体系特色发展,立足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引领学生走向生活世界的价值诉求,多渠道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和实施模式。继续探索建设课程完善、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具有时代特征和城市特色的“知·行·创”劳动教育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