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丹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几点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顺应了广大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新时代的具体表现。
一、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力度
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不断拓宽财政支农资金来源渠道,统筹地方政府债券、土地出让收入等资金,优先支持乡村振兴,确保总量持续增加。加强督查检查,提高资金拨付率。完善大中型银行“三农”金融服务专业化工作机制,聚焦乡村振兴重点领域,提升信贷资金和服务保障水平。有序实施农信系统第二阶段改革,开展“深耕本土助振兴”行动,强化支农支小市场定位,走进生产经营主体提供金融服务。做好整村授信及涉农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加快线上线下产品融合,增强农户获贷便利性。发挥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公司服务功能和作用,撬动社会资金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农业农村,有效防范和纠正投资经营中的不当行为。
二、加强乡村规划与示范引领
加快编制县、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建立健全村庄布局规划。坚持农民参与,持续推进村庄规划编制,优化村庄布局、产业结构、公共服务配置。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稳妥有序开展乡镇土地综合整治,保障乡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用地。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旅游重点村10个、美丽宜居村100个、乡村振兴示范带2条。
三、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持续开展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专项行动,建立健全“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监督”的农村环境管护机制。加快推进终端处置设施跨区域共建共享,稳步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新增农村垃圾转运设施19个。梯次推进、分类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3%以上,落实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定期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常态化排查,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稳步推进“厕所革命”,探索按标准自愿改厕、补助到户的奖补模式。推进农村环境整治标准化,以县为单位开展分级评定,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建设农村供水工程5处,完善水质检测监测体系,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精准实施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农村供电可靠率提升至99.867%,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配套电网规划建设。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重点实现乡村级公路硬化,有序推进村内道路建设,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公里,建设“一事一议”村内道路260公里,基本消灭2022年存量危桥。继续对农村六类人群实施危房改造和抗震房改造。加快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完成绿化植树50万株。推动数字乡村试点发展,开展数字乡村建设发展水平评价。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涉农信息协同共享。
五、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
强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发展,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级幼儿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实施义务教育强校提质行动,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保障力度。深入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推进建立城区优质普通高中帮扶机制,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占比达到80%。乡村地区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率达到100%。继续开展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建强乡镇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33所,稳步提高乡村医生中具备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人员比例。持续提升农村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依申请纳入医保定点管理。实施特困供养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工程,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发展农村老年助餐与互助服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加强农村生育支持和婴幼儿照护服务,做好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等关心关爱服务。
六、加强农村生态建设
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持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时监督信息系统建设,继续推进渤海(营口段)综合治理,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入海河流水质改善行动,强化海水养殖环境监测监管,加强主要河流综合管控,高质量完成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试验区试点建设收官,强化土壤源头防控,确保农用地、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落实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主要农产品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强化重大动物疫病和重点人畜共患病防控,确保重大动物疫情稳定。有序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养护海洋生态系统,提高水域生产力。落实食品安全分层分级精准防控、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机制。完成营造林0.6万亩。
七、壮大乡村人才队伍
依托“营口英才计划”,加大对农业领域专家人才支持力度。持续健全农业科技人才职称评价机制,强化农村高技能人才培养选拔。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振兴激励机制,对长期服务乡村或取得重要成效和业绩成果的在职称评聘方面予以适当倾斜。完善首席科技特派员、特派团、特派组和农民技术员培训“四位一体”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支持推动农业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精准服务。加强中高职等教育新农科建设,扩大学生培养规模,增量计划重点支持培养农业类人才。组织乡村产业带头人“头雁”、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培训。推广科技小院、专家工作站建设,鼓励科研院校专家服务农业农村。加强县域医疗卫生人才一体化配置和管理,健全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招聘引进的医疗卫生人才实行“县管乡用、乡聘村用”。推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和村医委托培养。推进教师“县管校聘”改革。
八、加强乡村人才基本保障
一是积极推动农业农村乡村振兴领域相关事业单位面 向社会公开招聘。二是开展创业培训,让就业创业更有保障。为加快创业人才培养,全面提高劳动者自主创业的能力,市人社局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促进劳动者就业创业相关政策,特别是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各类就业重点群体开展创业培训。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就业事务中心开展创业培训超800人次。三是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购房补贴、生活补贴、租房补贴等各类奖补政策。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2万-8万元的一次性购房补贴,800-2000元/月的生活补贴,200-800元/月的租房补贴。努力为高校毕业生在营就业营造贴心、暖心、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九、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家庭农场联合成立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增县级以上示范农业新型主体20个,大力推广应用家庭农场“随手记”、“一码通”APP业务,县级示范以上家庭农场应用率达到100%。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服务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完成农业生产托管面积10万亩以上,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劳务等居间服务,促进规模经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探新路、砥砺深耕,有序推动“五个振兴”在营口大地开花结果,一体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为加快我市全面振兴新突破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