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补齐农村数字经济短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强化对数字乡村建设的统筹规划。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市委网信办、市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任成员的数字营口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动数字营口建设。市政府办发布《数字营口发展规划(2022-2025年)》,设置专章对夯实乡村数字化基础、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信息惠农服务3部分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划,将营口耘垦牧业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大石桥振丰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建设项目等5个农业项目纳入规划专栏。提出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建设、开展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提升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开展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推进耘垦牧业、盈福高科省级智慧农业基地建设、积极争取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等具体工作任务,并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跟踪调度,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建设完成近海渔政执法监管信息系统,在营口市沿海122公里海岸线,通过安装雷达、云台、探照灯等前端设备,联动定位违法船只。伏季休渔期间,如发现船只跨越电子围栏、进行违法违规生产作业,该系统将开启报警模式,获取船舶违法运行轨迹,定位所在经度、纬度,并调取船舶与船员信息,提高营口全市海域禁捕工作的执法效率。
(三)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制定了《营口市重点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采集系统推广应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积极推进重点畜产品产地溯源信息采集系统推广应用相关工作的通知》,加大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力度,组织调动各县(市)区开展信息采集工作,全市85家生产经营主体注册应用。
(四)营口市“三资”平台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市)区政府与营口市建行正式签约,合作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对全市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的时时监管。最新调度情况,全市共有660个村(居),已全部完成记账工作。
(五)营口市防返贫监测数据平台再升级。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依托原营口市精准扶贫数据平台升级改造,构建集“信息采集、档案管理、数据分析、问题整改”为一体的营口市防返贫监测大数据平台。进一步完善了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帮扶,为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加油助力。
(六)加快农机农艺数字化转型。2024年大石桥市、盖州市分别使用北斗农机作业精细化管理平台和辽宁省农业机械化精准作业远程监测系统,对保护性耕作实施作业项目验收,对保护性耕作作业时间、地点、作业质量的实施监控与数据收集,为未来全市保护性耕作实施远程监测项目验收全覆盖积累了经验。
(七)开展数字化土壤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由18个耕地质量监测点组成的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并收集土壤背景值、农艺措施、作物产量及施肥量、土壤肥力等情况。初步建立了具有区域性、连续性、动态性的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
(八)积极发展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围绕数字乡村总体规划,支持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教学科研单位等主体开展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创建工作。重点配套智能农机、无人机、北斗导航、遥感应用、物联网监测、水肥一体化调控、精准化饲喂、大数据平台、电商平台等硬件设施和信息化系统。重点培育一批农业农村领域信息化企业,打造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为全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应用经验模式。
(九)探索农产品云仓经营的新模式。营口渤海大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经营中,设计出“云仓直卖”模式。联合全国十几家云仓进行合作,互相推荐自己所在区域的名优特农产品,联手直卖。把可移动的设施根据需要设置在农村的田间地头,直接在那里拣选、分级、包装、发运,减少了农产品的搬运频次,降低了农产品的损失,减少了物流费用,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
(十)产业园大数据平台建设情况。盖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了农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及农产品适量安全追溯平台。数据体系建设作为产业园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的数据中枢,通过数据汇聚互通及服务整合,推进产业园管理信息融合,打破产业园管理各部门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主要内容包含综合性产业园管理数据库和数据资产可视化门户。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将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向高质量水平升级,深入挖掘其发展潜力,抢占发展制高点。强化人才支撑、加强宣传推广、加大资金扶持、健全数字乡村信息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业,为未来数字乡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