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对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关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建议》(第60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7-25

【字号:

分享:

韩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轻教师工作负担的建议》已收悉,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事业的关注与关心,您的宝贵建议对全面减轻教师负担,为广大教师构建潜心教书、净心育人的良好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此,市教育局高度重视,组织了专门力量进行专题研究,现就您的建议答复如下:
    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统筹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统筹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统筹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为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提供了重要遵循。2021年,辽宁省出台《辽宁省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十条措施》,更加细致的阐述了关于教师减负的详细内容。2022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禁止向学校摊派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涨粉”“评比”“推销”等指令性任务的通知》,要求各地遏制形式主义向学校转移趋势,杜绝行政任务向校园转嫁做法。2024年,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部署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明确了专项整治的范围和目标,提出四项主要任务,持续推进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以师生获得感检验专项整治成效。
    近年来,市教育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教师减负工作总体要求,紧紧抓住当前中央关心、教师关切、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以全面落实省减轻中小学校和教师负担十条措施为重要抓手,坚持从源头上查找增加教师负担问题,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力求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等顽瘴痼疾,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强化督查问效,全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广大教师构建潜心教书、静心育人的良好环境。但家长对孩子成绩的过多关注,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师期望值太高,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带来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同时,数字化技术在教师减负领域的应用还不够深入,没有对教师负担实现远程监测和实时评估,全市统一的教育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为有效解决以上问题,市教育局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市教育局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专题召开会议研究,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通知》,坚持问题导向,力求标本兼治,全力推进我市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取得新成效。印发《关于协助做好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有关工作的函》,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全力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助推我市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落地有声、落实见效。
    二是规范和精简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明确教师减负硬指标,组织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政府对涉及中小学校师生事项清单进行全面梳理。截至目前,市本级集中清理涉及中小学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等事项共计12条,对保留事项按照检查清单进行严格管理。
    三是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明确中小学教师减负文件中的社会事务,制定社会事务进校园审批流程,将确需中小学教师参与的社会事务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印发《关于规范校园网络投票活动的通知》,规范“进校园”活动,确保在不影响教育教学主责主业的前提下,履行中小学教师参与社会建设责任与义务。
    四是规范精简相关报表填写工作。认真梳理市直各部门、各相关单位各类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各类教育信息数据库。同时,加强部门间联动,坚决杜绝多头填报、重复填报,努力做到一次采集,最大限度使用。
    五是规范抽调借用中小学教师事宜。统筹中小学教师的安排使用工作,严格限制和规范教育行政部门及各相关部门对中小学教师的抽调借用,切实保障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秩序不受干扰;进一步规范教师培训活动。对能合并的培训进行合并,对不必要开展的培训进行清理,进一步减少教师不必要的负担。
    六是强化督导问效。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印发《关于公布整治形式主义监督举报方式的通知》,向基层单位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认真受理来信来电。将中小学教师减负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内容范围,加大督查检查力度,督促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将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到实处。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建立、畅通市、县、校三级投诉举报渠道,关注负面舆情,及时进行核查处理。
    七是保障教师待遇。通过评选表彰、教师节庆祝、走访慰问、为教师亮灯等系列活动,弘扬教育家精神,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浓厚氛围。建立落实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长效机制、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随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动态调整机制,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让教师乐于从教、安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下一步,结合您所提建议,市教育局将把教师“减负”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切实减轻中小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群体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确保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让广大教师把更多时间、更多精力聚焦在教书育人的使命上。持续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和队伍建设,完善考评体系,将班主任带班绩效作为支撑评聘的重要评价指标,加大班主任年限在职称晋升的比重,在评优评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与各类先进推荐、荣誉称号授予挂钩。努力促进增加班主任福利待遇,力求班主任能够获得与其工作付出相匹配的经济地位。建立时间保障,合理安排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为其提供能够专注于学科教学和班级管理所必须的时间和空间,保障班主任有时间、有精力、有热情做好建班育人工作。
    最后,再次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我市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今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对我们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