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营口市委员会:
现就民盟营口市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推动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提案》,提出主办意见如下:
一、相关工作完成情况
(一)构建顶层设计
依托十四五规划,以鲅鱼圈海滨资源、赤山、黄丫口等自然风光和熊岳、双台子温泉旅游为中心,挖掘周边示范村农旅资源,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布局。例如,以鲅鱼圈海滨为点,串联温泉旅游、山海景色、农家乐体验等精品线路,打造了具有营口特色的乡村旅游片区。同时,推动山水田园、农事生产、海滨风情、乡村旅游等要素集成,初步构建了全域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二)培育乡村文旅产品
以1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镇,2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0家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节点,因地制宜开发乡村休闲、农耕体验、旅游民宿、游玩观光等业态,推动土特产品、手工艺品销售,鼓励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农房发展旅游民宿,评选20家精品旅游民宿。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乡村四时好风光”精品线路。通过开发农业观光、民俗体验、乡村民宿等产品,丰富乡村旅游内容。例如,鲅鱼圈区将民俗文化融入冰雪旅游,举办东北大秧歌、剪纸、糖画等传统手工艺展示活动,提升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
(三)加强品牌培育
通过举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推介活动,培育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金牛山古人类遗址、爸爸的农场、蟠龙山美食街等10个场景入选辽宁省100个乡村旅游新场景,老边区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围绕四季鲜果采摘游、海滨浪漫风情游、温泉休闲自助游和自然风光生态游,打造了“营口四季游”品牌。同时,推动建设了一批功能齐全、示范带动力强的乡村旅游精品园区和农庄,如鲅鱼圈海滨农庄、熊岳温泉农庄等。此外,引导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业态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服务水平提升和创新营销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乡村旅游业态体系。
(四)加强宣传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提升社会认知度。在宣传方面,利用“营口文旅之窗”微信公众号、抖音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发布了“营口乡村旅游四季游”系列宣传内容,重点推介了鲅鱼圈海滨采摘、熊岳温泉康养、赤山生态徒步等特色项目。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规划与品牌建设
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优化乡村旅游布局。以鲅鱼圈海滨、赤山、黄丫口等自然风光和熊岳、双台子温泉旅游为中心,深度挖掘周边示范村农旅资源,打造“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旅游示范区。同时,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围绕四季鲜果采摘游、海滨浪漫风情游、温泉休闲自助游和自然风光生态游,开展农业嘉年华、乡村旅游特色村镇、农事节庆等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活动,打造具有营口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体系。
(二)丰富业态与提升智能
引导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农家乐”“农事体验”等业态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服务水平提升和创新营销模式实现提质增效。同时,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发展高端民宿、康养基地等高端业态,因地制宜创制深度体验、新型疗养等新型业态,进一步丰富乡村旅游业态体系。此外,推动休闲农业与信息化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网站、官方微信、多媒体广告屏幕、短信平台等多渠道整合宣传推广休闲农庄。利用远程视频监控和直播技术,将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过程通过信息化平台展示给游客,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消费意愿。
(三)加强人才与金融支持
健全完善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引进乡村旅游领域急需紧缺基础人才,举办人才培训班,提升乡村旅游从业者管理服务水平。鼓励引导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培育旅游、销售、营销方面专业团队,组织参加全国乡村文旅相关展洽活动,提高从业人员业务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对接,探索新型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基金”,解决乡村旅游发展资金瓶颈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