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杨主任
首先,感谢各位记者和媒体朋友们的到来!
下面由我介绍一下营口市产业地图编制项目的总体编制思路框架和未来应用的方向建议。
长久以来,营口通过抢抓机遇,调整产业定位,调动各种生产要素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但是面临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产业变革的潮流,特别是东北地区发展的关键节点,营口急需深挖自身产业结构,摸清产业链条,也急需向国内、外潜在投资人呈现自身的产业特色。通过与《上海产业地图编制》的对标和对表,营口市政府决定学习上海经验,编制《营口市产业地图》,为谋求经济新的增长点,优选产业做出准备。
一、营口市产业地图编制原则
一是聚焦国家和辽宁省的政策导向。主动承担国家战略,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基础,聚焦核心、强化布局,抓住“一带一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沿海经济带、“一带五基地”等国家和省层面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营口市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是面向未来技术与产业发展趋势。立足新一轮技术变革的全面来临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强化布局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以超前眼光主动布局平台经济、在线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为提升营口市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供产业支撑。
三是立足地区产业发展比较优势。充分考虑营口市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条件以及周边区域发展方向,发挥“身临中蒙俄经济走廊”、“紧邻京津冀经济圈”的地理优势,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并参与全球产业链重构,形成区域之间细化分工布局和互补式发展格局。
四是充分衔接上位及相关规划。要符合国家及省层面的产业布局规划,充分衔接辽宁省和营口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产业专项规划,如营口市钢铁与镁、现代物流、旅游等重点行业,以及自贸区营口片区、沿海产业基地、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产业规划。
二、营口市产业地图编制思路框架
聚焦营口市产业有基础、发展有前景、与制造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产业(1.5产、2产、2.5产),立足“两个维度”,即空间维度(6个行政区、20个重点园区)、产业维度(铝材深加工、在线新经济即网红经济等13个重点行业);梳理“两类资源”,即企业资源(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瞪羚企业等高成长性企业)、创新资源(高校院所、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中心、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协会联盟等);绘制“两类地图”,即现状图、规划图。其中,现状图系统呈现营口市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行业现状图包括企业资源分布图、创新资源分布图、资源要素热力图三张图;规划图则描绘营口市未来主导产业定位和空间布局导向,具体包括总体布局、区域布局(行政区域、重点园区规划布局)、行业布局三个层面。
三、关于《营口市产业地图》在未来应用的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市直部门、县区园区认真研究产业地图,对各自主管行业和区域的产业情况、数据情况、企业情况进行详细的梳理,找出产业融通点。从产业链、区域聚集角度出发,找寻本部门、本地区新的产业增长点,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为我市十四五规划作好前期准备。
二是建议各部门、各地区在研究产业的同时,做好产城融合发展,特别是“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尤其是作为产业地图中明确的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交汇点的沿海产业基地、自贸区、高新区和综保区要树立从出口加工,到国内外贸易,从研发中心建设到总部经济建设,再到产业链和供应链构建的良性发展方向。
三是建议各部门、各地区协同研究产业地图,构建辽南地区乃至辽宁中部群、内蒙东四盟、东北腹地的贸易链、供应链的平台。通过几个链条和自贸区、综保区、高新区的投资吸引进出口、转口贸易、产品生产、产品加工的工贸一体项目落地,完善并延伸营口地区贸易链、产业链、供应链。
四是建议各部门、各地区通过产业地图研究建立人才吸引的有效机制。怎样把从营口毕业的大学毕业生落户营口?怎样把企业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落户营口?怎样把科技含量高的研发人才落户到营口?怎样把园区需要的建设人才落户营口?等等这些都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城市能级提升的引擎。
五是建议各部门、各地区通过产业地图研究对产能落后的行业进行标注,对有发展潜能的产业进行梳理,结合本职工作推动“三去一降一补”、“工业互联网”和“新基建”等工作在营口地区的整体开展,进一步,构建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
最后,营口产业地图是对营口市产业布局、行业资源的重新梳理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规划指引,同时也是营口城市经济发展宣传的一面旗帜和统筹全市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方向指引,希望各位媒体朋友给予宣传上的支持,让更多关心营口发展建设的家乡人、投资人、企业家了解营口产业情况、经济发展,为营口招商引资和经济建设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