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北部城区核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意见
一、营口市交通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4689.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89.4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229.3公里(含高速),公路密度89.46公里/百平方公里,已实现市到县、县际间公路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标准。全市港口生产性泊位达到8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61个,集装箱泊位8个,总通过能力约达1.6亿吨,其中集装箱通过能力达到205万标准箱。2018年营口客运东站正式运营,全市共有客运站53个,其中一级站5个,实现了各县(市)区均有一级站的客运体系分布。2016年营口兰旗机场正式通航。我市基本形成以“四纵、五横、六射”公路网和以哈尔滨至大连方向高速铁路及普通国铁为主骨架,以鲅鱼圈港区和仙人岛港区为核心的港口集群,以兰旗机场和高铁营口东站为重要门户,集公路、水运、铁路、航空、城市交通于一体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
四纵、五横、六射:四纵(庄西线、黑大线、丹东线、沈海高速公路)、五横(营大线、岫水线、饶盖线、塔营线、庄盖高速公路)、六射(沈营线、鸡高线、青营线、盖亮线、盖普线、熊万线)
二、现阶段北部城区核区域交通一体化情况
营口市北部城区核以主城区为中心,辐射老边区、大石桥城区辖区,我局始终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积极构建区域交通网,充分发挥城区辐射作用推进交通一体化发展。
(一)交通枢纽统筹布局
目前北部城区核交通枢纽分布情况为:主城区以营口客运站为核心,枢纽功能向周边区域拓展,已形成高铁营口东站、营口客运东站中转衔接的对外快速交通综合枢纽,大石桥火车站、大石桥客运站组成的普通交通枢纽。近几年,随着高铁站及营口兰旗机场的建设,高铁和航空成为重要的对外快速交通通道,进一步提升了营口对外交通能力。北部城区枢纽布局逐步完善,形成了安全便捷、衔接顺畅,集海陆空于一体的运输场站枢纽分布体系,能够有效承接全市对内对外运输服务功能。具体布局情况见图1。
(二)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发展
北部城区核现状普通公路网以国道庄西线为轴向老边区、大石桥市辐射,主要通达公路包括营西线、沈营线、营大线、青营线,营口东外环连接主城区、老边区城区、高铁东站、兰旗机场等重要节点,形成了“一纵一环四射”普通公路主骨架路网布局。同时北部地区即大石桥、老边地区全部乡镇通三级公路,硬化路面通村率达到100% 。普通铁路线路以哈大铁路沈大线为纵轴,营口线为主通道,企业专用线为支线,高速铁路以哈大铁路为主线,设置高铁东站,为北部城区提供铁路运输服务。北部城区核铁路公路网以东西两轴为主线,辐射全域成网络化发展。具体线路见图2。
(三)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
主城区与老边区和大石桥市之间公共客运方式为短途客运班线和公交客运线路,近年来主要通过对城区间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并开通高铁、机场等重要交通节点线路,加快推进北部城区公共交通一体化发展。目前共开通13条公交线路,以营口市主城区为中心,辐射老边、大石桥城区及周边村庄,以满足营口北部城区市民出行需求,现北部城区公交线路覆盖老边城区、老边营东新城、老边柳树镇、大石桥城区、大石桥市高坎镇、大石桥市革家村等。营口主城区到高铁东站、兰旗机场均已开通直达客运专线,老边区也已开设老边区至高铁东站公交线路。具体线路明细如下:
序号 |
线路 |
线路走向 |
服务区域 |
日发班次 |
1 |
20路 |
公汽公司—老边交通局 |
老边城区 |
164次 |
2 |
10路 |
长途客运站—龙湾小区 |
老边营东新城 |
94次 |
3 |
11路 |
万达广场—昆仑华府小区 |
老边营东新城 |
140次 |
4 |
13路 |
中亚购物—金屯村委会 |
老边金屯村 |
64次 |
5 |
26路 |
人社局—船舶热油炉厂 |
老边路南镇 |
156次 |
6 |
303路 |
长途客运站—营口东站 |
老边营东新城、高铁东站 |
62次 |
7 |
306路 |
万达华府—恒大城 |
老边营东新城 |
8次 |
8 |
308路 |
万有—下土台 |
老边下土台村 |
6次 |
9 |
310路 |
公汽公司—大龙山 |
老边柳树镇、东大村 |
4次 |
10 |
305路 |
公汽公司—革家 |
大石桥高坎镇、革家村 |
6次 |
11 |
客运班线/公交 |
长途客运站—大石桥火车站 |
主城区至大石桥市沿线 |
40次 |
12 |
公交 |
老边—营口东 |
老边城区、高铁站 |
20次 |
13 |
240路 |
长途客运站—兰旗机场 |
主城区至兰旗机场 |
62次 |
目前,营口市北部城区核已建成高铁和航空组成的快速网、衔接畅通的干线网、覆盖广泛的城乡基础网、合理布局的场站枢纽体系,交通网络设施及服务能够满足高效运输需要,但整体来看,为促进交通一体化发展,公路等基础设施网络仍需完善,运输服务一体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三、推进北部城区核交通一体化措施建议
为更好地服务于北部城区发展,我局将进一步统筹推进北部城区交通一体化向广度深度拓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进一步畅通交通网络
为进一步推进营口市北部城区核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十四五”期重点规划建设庄西绕城公路新建工程、青龙山大街西段新建工程、北营线互通立交桥,项目具体情况如下:
1.庄西线绕城公路
现国道庄西线外环路为营口市南北过境车辆的主要通行道路,随着营东新城的建设,我市城市东扩,国道庄西线穿城通过,承载着过境交通及城市交通双重功能,过境车辆与城市交通混行,极易造成交通拥堵,存在安全隐患。目前该路段通行大型车辆由营口东外环路分流,但东外环路车辆绕行路径较长,交通节点多,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针对该区域交通问题,规划建设庄西线绕城公路。
庄西线绕城公路新建工程起点庄西线二道镇,向北穿越沈营线,途经北营线立交桥、营东新城,在旱河桥北侧回归国道庄西线,实现国道绕城通行。路线长23.8公里,其中新建17.4公里,利用原有路段6.4公里,一级公路,路面宽度23米,路线详见图3。项目建成后将实现过境车辆绕城通行,为过境车辆提供便捷、安全的通行环境,缓解国道庄西线及东外环路交通压力。目前,该项目已列入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十四五”规划国道绕城路项目库,我局已开展前期工作,目前项目建议书及可研报告初稿已编制完成,土地等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中。资金来源已申报地方一般债券投资,同时将积极争取省以上资金支持。项目计划2022年开工建设,工期两年。
2.青龙山大街西段工程
为进一步加强营口城区向东辐射与老边区、大石桥城区一体化联通,规划建设青龙山大街西段新建工程。青龙山大街以黑大线为分界,以东为东段工程、以西为西段工程,目前东段工程已建成通车。青龙山大街西段工程与沈大铁路相交,路线全长5.59公里,其中老边境内1.92公里,大石桥境内3.67公里(包括公铁立交1.31公里),部分路段为大石桥南环路组成部分,一级公路, 路面宽24米,路线详见图1。目前青龙山大街西段公铁立交工程前期工作已完成,并申请省级交通资金补贴,项目计划2021年开工建设。其他部分路段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未来随着西段工程的建成通车,东、西路段的对接,将形成有效的路网连接,联通营口市主城区、老边区(高铁站)及大石桥市城区,更好地完善我市北部城区路网状况。
3.北营线互通式立交工程
为解决边海铁路与营大路、铁路营口线与北营线公铁交叉造成的交通拥堵,进一步畅通主城区至大石桥城区间公路网络,建设北营线互通式立交桥。北营线互通式立交工程位于营大路与北营线交叉处,新建互通立交共二层,第一层为营大路方向,全长2650米,第二层为北营线方向,全长1280米,立交匝道全长2695米。目前营大路方向已竣工通车,北营线方向及匝道桥预计今年6月份竣工。
庄西线绕城公路、青龙山大街西段、北营线立交桥等工程的规划建设将极大地缓解北部城区交通拥堵不畅的问题,提高我市北部城区公路网整体服务质量,形成以营口市主城区为主,辐射老边区及大石桥市的北部区域交通网,推进北部城区核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
(二)提升运输服务水平,推进客运一体化
一是积极推进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引导客运企业转换运营方式,对短途客运班线进行公交化改造,重点推进营口至大石桥市线路。通过北部城区的公交化改造,进一步畅通营口城区辐射老边、大石桥市客运通道,让群众享受客运准时、停靠有序、安全舒适、票价合理、服务规范的客运服务。二是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及站点布局。根据主城区城市区域扩张及北部城区发展需求,在对公交线路、站点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现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及延伸,科学运用智能调度系统,合理设计车辆发车运营,避免因路程远而出现的线路断行及大间隔产生,从而进一步满足北部城区市民出行需求。三是强化内外交通衔接。补充完善北部城区通达高铁、机场的客运线路,实现与对外快速运输方式的有效对接。随着青龙山大街西段的建设,计划开通大石桥市城区至高铁东站直达客运班线。根据客流情况,适时开通老边区、大石桥城区至兰旗机场班线。
|
图1:北部城区核交通网络图
图2:北部城区核交通枢纽布局图
|
图3:北部城区核公路规划建设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