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为破解“看病贵”难题贡献医保方案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1-12-22

【字号:

分享:

同志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全市医疗保障系统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医疗保障事业的关心、关注与支持。

2021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按照确保质量、确保供应、确保使用、确保回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在我市落地落实,让改革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实现了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明显降低,患者就医负担进一步减轻,极大的解决治疗可及性问题,“看病贵”的难题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2021年,全市245 种药品和四类1039个品规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幅52%-96%,节省采购资金 1.91亿元,群众节省医药费用 0.85亿元。

在药品采购方面,一年来,市医疗保障局共有效落实国家组织的5批次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共计涉及218个品种,其中最高降幅97%,平均降幅53.8%。本年度5批次中选药品采购总金额达2233余万元,与同通用名集采前药品价格相比节约采购资金1.33余亿元。此外,还有效落实“省际联盟”2批次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共计27个品种中选,其中最高降幅95%,平均降幅62.5%,本年度2批次中选药品采购总金额49余万元,与同通用名集采前药品价格相比节约采购资金955余万元。目前全市已有76家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在医用耗材采购方面,我市分别有效落实了省际联盟冠脉扩张球囊、冠脉导引导丝集中带量采购、国家组织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本年度医用耗材集采中选品种采购总金额达606.93万元,与同品种集采前价格相比节约采购资金4955.74余万元。目前全市已有6家公立医疗机构参与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一、具体工作情况

(一)开展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就是按照“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以国家、省、多个地区组成药品采购联合体或联盟,采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等措施,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集中谈判或招标来确定所需药品购进价格的一种采购方式。其目的就是降低虚高药价,减少中间环节,减轻患者负担,节约医保基金支出,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和医疗保障水平。

1.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今年以来,营口市医保局先后五次组织医疗机构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药品种类丰富,覆盖面广,使用量大,降幅明显,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

第一批,25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本年度采购金额980余万元,包括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乙肝、恶性胸膜间皮瘤、抑郁症等疾病的药品。

第二批,32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6%,最高降幅93%,本年度采购金额199余万元,包括治疗糖尿病、肺动脉高压、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疾病的药品。

第三批,55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3%,最高降幅95%,本年度采购金额22余万元,包括治疗高血压、儿童哮喘、失眠、精神分裂等疾病的药品。

第四批,45个品种中选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96%,本年度采购金额258余万元,包括治疗胃食管反流、过敏、骨髓瘤以及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疾病等疾病的药品。

第五批,61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6%,最高降幅97%,本年度采购金额266万元,包括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等疾病。

在这些集中采购的药品种,个别药品价格降幅明显,产能有限,甚至一度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例如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生产的阿卡波糖片(50mg*30片),是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用药。在被列入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目录前,辽宁省药品集中采购平台采购价格为61.92元每盒,执行中选价格后同厂家同品规仅5.42元每盒,价格降幅达91%,按糖尿病患者每人每月3盒使用量计算,使用该药品患者每人每年可节省2034元。阿卡波糖片由于降幅很大,很多医院患者排队抢购。营口市医保局通过与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多方沟通协调,中选企业承诺将尽全力保障我市该药品使用量。我市该药品采购周期内(12个月)协议采购量共计6.6余万盒,2021年全年已采购18.5余万盒,采购金额达100.27余万元,为滨城糖尿病患者节省药费1045.25万元。

2.省际联盟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我市于2021年5月1日零时执行“六省二区”省际会商联动机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曲克芦丁注射液、注射用兰索拉唑等11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58%,最高降幅95%,本年度采购金额42余万元;于2021年10月20日零时执行“八省二区”省际会商联动机制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注射用托拉塞米、果糖注射液等16个中选品种,平均降幅67%,最高降幅93%,本年度采购金额6.8余万元。

两批省际联盟药品集采中选品种均以注射剂为主,且以优先遴选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成熟、市场竞争充分、群众反映强烈的药品,治疗疾病范围多为呼吸、神经、内分泌、消化和心脑血管等系统临床常见疾病用药。

(二)开展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

医用耗材带量采购和使用工作是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由国家拟定基本政策和要求,组织各地区形成联盟,以公立医疗机构为执行主体,开展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一年来,主要推动三种高值医用耗材在我市落地。

一是冠脉支架。2021年1月1日零时在我市落地实施,此次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有8家企业的10个品种入选,成为首批国家集中带量采购的耗材品种,最高降幅96%,平均降幅93%, 冠脉支架从均价1.3万元左右降至均价700元左右。我市全年共使用中选冠脉支架4645个,此项为患者节省治疗费用17,435,705.00元。

二是冠脉扩张球囊。2021年5月1日零时在我市落地实施,共有48个品种中选最高降幅93.3%,平均降幅89.8%,2021年营口市采购数量共计5296个。

三是冠脉导引导丝。2021年10月15日零时在我市落地实施,共有911个品种中选,最高降幅77.29%,平均降幅60.89%, 2021年营口市采购数量共计396个。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施高位推动

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调度指挥。市政府成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市医保局、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领导为成员。医保、医疗、医药主管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推进落实。

2.加强业务指导,密切对接沟通。局内抽调精兵强将专门成立工作机构,为医疗机构相关人员亲自授课,精心指导;通过微信工作群、走基层、面对面等工作方法,为基层医疗机构答疑解惑,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3.加强部门协调配合,不断提升工作合力。医保部门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制定临床使用考核办法,加强处方点评,将公立医疗机构执行情况纳入医疗机构绩效考核等;财政部门负责药品采购周转金的保障和监督使用工作;市场(药品)监管部门负责对中选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二)强化工作机制建设,推进招采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推进医疗机构合理报量,不断夯实工作基础。细化对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正确引导医疗机构集采工作合理报量,使得医疗机构在结余留用政策上收益最大化。

2.优化结算方式,营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与中选药品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沟通协商,采取中选药品独家配送的模式,最大限度保证了中选药品及时、顺利进院;采取医保基金直接结算的独家方式,保障货款30天结算,减少了企业在我市本地银行开户结算不做任何要求,减少企业工作负担,优化了营商环境。

3.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医疗机构业务人员能力水平。通过现场教学、视频会议等方式,对县区医保局、医保中心、医疗机构的各方面人员,先后开展了6次大规模培训,参训人员达到500人次,有效提升了采购人员业务水平。

(三)强化监督管理,培育医药购销良好秩序

1.建立完善监督和稽核机制,规范医疗机构采购行为。完善了药品和医用耗材监督管理与稽核体系,强化医保中心和分中心的稽核功能,切实加强对药品和医用耗材采购的全程监管和日常监督检查,实现了监管对象全覆盖。

2.运用约谈和通报手段,加强违规行为治理。运用多种形式,对医疗机构平台采购行为进行监管,发现问题通过约谈医疗机构负责人、通报、限期整改、暂停医保结算等手段,规范医疗机构平台采购。对22家政治站位不高、推进工作不力的乡镇卫生院负责人,进行集体约谈。对3家未按时完成采购任务量的医疗机构,暂停3个月医保结算。

3.加强日常监测,不断规范企业行为。在对医疗机构的日常监测中,发现个别配送企业违规为医疗机构配送,通过调取调取省平台数据、医疗机构上报采购数据等手段,获取违规配送企业名单和配送金额,分别对5家公司进行约谈,责令限期改正,并做出书面承诺。

下一步,市医疗保障局将严格遵照国家及省有关部署,全力做好医疗保障,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加强监测、监管和督促、指导,确保国家和省组织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采政策在我市全面落地落实,最大限度减轻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让老百姓花更少的钱,使用到更好的放心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为我市医疗保障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记者问答环节:

问:我们为什么要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意义何在?市医保局在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工作上,做了哪些工作?

答:“医保电子凭证”是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参保人办理医保线上业务的身份凭证,由国家医保信息平台统一生成,全面适用于医保各项业务。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充分发挥“医保电子凭证”方便快捷、应用丰富、安全可靠等优势,不仅可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还能为做实参保数据、打击欺诈骗保等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助力提升医保经办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发展。

去年以来,市医疗保障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医保局《关于全面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的通知》(医保办〔2020〕10号)精神,将此项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工作来抓,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和业务培训会,成立工作专班、细化工作任务、层层压实责任,明确任务完成时限。同时充分利用第三方渠道,如:合作银行、支付宝和微信运营商,通过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下乡镇等线上线下方式进行广泛宣传,扩大宣传覆盖面,提高群众知晓率,引导群众方便、安全、快捷地激活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11.74万参保人员已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辽事通”、“微信”、“支付宝”、“银行”等渠道领取并激活本人的“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66.44%,在全省14个地市中排名第一。

大家都应该知道,《社会保障卡》是国家人社部建设的,由人社部门负责制卡,兼有医保功能。但由于目前《社会保障卡》的功能普遍用于就医购药,群众大都称之为“医保卡”,并且普遍认为是医保局制发的。

当前,很多群众到医院药店求医购药被告知“医保卡”“不好用”,错误指引群众到医保部门换发三代“社会保障卡”,是医院药店的工作人员服务不到位和解释简单化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打通群众求医购药的堵点,市医保局和市医保中心从上个月开始在强化“医保电子凭证”的应用方面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一是向全市1680多家定点医院、定点诊所和定点零食药店印发了《关于推广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医购药结算的通知》,要求全市定点医药机构把“医保电子凭证”推广“二维码”的海报,张贴在定点医药机构收费窗口醒目位置上,有条件的定点单位要利用大屏幕循环播放宣传视频进行广泛宣传,以进一步提高“医保电子凭证”激活率。二是要求全市定点医药机构收费窗口,要积极引导参保人员使用“医保电子凭证”进行费用结算,同时对于无“医保电子凭证”的参保人员,定点单位设立专人帮助参保人员申领和使用。三是将定点医药机构推广应用“医保电子凭证”结算工作纳入到定点服务协议管理中,做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同时也作为今后服务协议续签的重要依据之一。四是协调腾讯微信运营商,在本月“开展医保微信支付药店6万元现金大奖挑战赛活动”,以此来激励1200多家药店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提高“医保电子凭证”的使用率。

“医保电子凭证”,可以完全解决患者求医购药“不用带卡”的问题。请您下载激活“医保电子凭证”,真正实现“手机在手,医保自由!”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