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营口市“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振兴行动的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3-03-16

【字号:

分享:

营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3年3月15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新闻界的朋友们: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稳就业、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全力助推全面振兴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市人社局决定开展“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振兴行动(2.0版),重点开展以下13个专项行动。

一是实施“助企纾困·提振信心”专项行动。根据2022年助企纾困和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措施实施效能,跟进政策走势,坚持延续实施一批、优化调整一批、补充完善一批、到期退出一批,进一步优化完善援企减负各项政策。延续实施社会保险阶段性降费率、缓缴、差异化缴存农民工工资保证金政策,加力实施一次性扩岗补助、就业见习补贴、就业重点群体社保补贴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奖补政策,优化完善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工补贴性职业培训、高校毕业生免费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政策等。全面推行“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直补快办”,全年稳定岗位19万个以上,确保特殊时期助企纾困政策平稳衔接过渡,保持人社领域各项援企减负政策力度不减,做大就业“蓄水池”,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发展后劲。对省级340户重点企业实施用工监测,密切关注企业用工和岗位变化情况,会同各部门积极有效防范规模性失业风险,维护就业大局稳定。

二是实施“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保障用工”专项行动。在延续2022年的做法基础上,重点强化一企一策、一项目一策用工常态化对接服务,依托国家重点企业用工常态化服务调度系统,定期汇总更新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产能变化、用工监测和需求台账,线上线下设立招聘专区,紧盯全市46户重点工业企业,优先发布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岗位信息,全市每季度举办1场专项招聘会,全市开展招聘活动不少于4场,发布岗位需求不少于800个次。

三是实施“心系中小微·助民企发展”用工保障专项行动。以招聘需求较大的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为重点对象,依托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和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采集监测网络,定期汇总分析民营企业用工薪酬变化趋势,分行业、分时段举办民营企业专场招聘。4月份,以服务民企为主线,集中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5-8月,发动全市各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机构,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9-11月,以“就在金秋·职面未来”为主题,集中开展为期100天的金秋招聘月专项活动。全年开展招聘活动不少于26场,发布岗位需求超过1.3万个次,达成就业意向不少于1300人,送政策不少于1000次。

四是实施“技能兴企”行动。紧紧围绕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领域开展用工需求调查,按季度发布急需紧缺技能人才职业工种参考目录,引导各类培训资源向产业急需、企业生产必需环节集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培养500名新型学徒。完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全面推进企业开展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推进“新八级工”制度,加强技能竞赛成果转化,引导企业注重评价技能人才的综合操作、行为规范、质量控制和学习创新能力,重点推动规上企业和制造业企业技能人才“人人持证”,全市全年开展企业职工等级认定600人以上。

五是实施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行动。抓住2023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前求职关键期,通过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局长说、专家讲、典型谈”等方式,将我市政策、服务、见习、培训、帮扶等公共就业服务提早送进校园。建立全市市场主体青年用工动态需求台账,开发甄选适合毕业生的岗位不少于2万个(次)。全市深入高校开展校园招聘活动不少于15场(综合招聘、国企专场、民企专场均不少于5场),进校园宣讲不少于10场。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冠军榜样宣讲季活动,大力弘扬工匠精神鼓励更多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六是实施毕业生留营来营就业促进行动。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组织我市企业赴外开展“百校千企”、“走进江苏”等系列招聘活动,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吸引外省市高校毕业生来营就业。全年计划组织招聘活动5场。

七是开展农民工就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春节后第一时间开展“春风行动”,广泛采取就业大集、进村入户等方式开展“三送”活动,确保农民工、脱贫人口“就业有帮扶、用工有支持”。全市开展春风招聘活动不少于20场,发布岗位需求超过1.2万个次,送政策不少于500次。加大劳务品牌培育力度,打造1-2个具有鲜明地域特点、过硬技能特征、较大从业规模、较好社会效应的劳务品牌,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有组织输出数量和质量。全年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少于4000人。

八是开展失业人员再就业帮扶行动。1-3月份,全市集中开展“就业援助月”,及时将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登记失业人员纳入就业援助范围,开展“一对一”就业援助。每月至少举办1场失业人员专场招聘活动,每月至少对失业人员进行1次电话回访,分级分类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全面推行失业人员不挑不拣24小时实现就业承诺制。建设一批“暖心型”充分就业社区,构建面向失业人员和大龄劳动者的社区就业服务网络,打造“培训-职介-就业-服务”一体化服务新模式,一季度重点实施“就业援助月”,帮助失业人员尽快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再就业。全年帮助1.8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0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并确保至少一人实现就业。

九是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温暖服务”专项行动。统筹促进平台经济发展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在拓展优化现有“暖心服务驿站”功能的同时,推动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居住区、商业区建立服务驿站。深入新业态企业开展调研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适时发布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合同和书面协议示范文本,大力推动集体协商,不断提升企业用工合法化、合规化能力水平,助力就业稳定。大力开展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200人次左右。全年开展平台企业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3场,提供用工对接服务3000人次。

十是开展重点群体创业带动就业推进行动。构建创业信息发布、业务咨询、能力培养、指导帮扶、孵化服务、融资支持、活动组织等一体化服务机制,打包兑现创业补贴、场地支持、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带头人企业优先入驻各级创业孵化基地,全年扶持创业带头人600人以上,带动就业3600人以上。支持大学生实现自主创业,为应往届灵活就业和有创业意愿的大学毕业生提供便利化创业服务。全市全年举办创业活动不少于20场次。

十一是实施“零工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为从事零工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5个暖心专区(窗口)和5名服务专员“双百服务”,各县区结合实际为专区(窗口)配置休息座椅、饮水取用等服务设施设备,安排至少1名服务专员提供政策解读、办事指南等服务。服务专员每月至少2次前往零工集散地“送岗位、送政策、送服务”,搜集发布季节性用工和临时性短工岗位信息,为零工提供“组团上岗”服务。全市零工市场服务信息库全省共享,各级人社和就业服务经办机构门户网站零工专区专栏应开尽开。全市全年为零工开展“三送”活动不少于120场。

十二是开展直播带岗品牌建设行动。以中小微市场主体和重点群体为服务对象,打造“就业951”就业服务品牌升级版,联合营口市新闻融媒体中心成立就业服务专项小组,依托“互联网+融媒体”就业新模式,将“送岗位、送政策、送指导”融为一体,从精准就业政策宣讲和就业服务两个方面入手,设立 “云发布”、“云直播”、“云展示”、“云面试”四大服务功能、九大就业服务板块。开展“即时快招”在线“助企纾困”,为区域重点企业和求职群体搭建“直达共享”平台。每月定期举办“局长送岗·圆梦职场”直播活动,并配置“就业951”服务品牌专用直播间,每周开展1-2场直播活动、全年开展直播活动200场、提供精准就业服务1万人次。

十三是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持续开展重大项目、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人才需求调查,动态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需求信息与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享,引导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对接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人才和用工保障服务。支持具备资质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依规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完善综合性骨干和“专精特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重点联系机制,实施人力资源市场“一线观察”项目,定期监测、快速调查、按期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状况。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集聚效能和辐射作用,探索建立全市产业园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机制,推动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组织产业园每月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招聘活动。

2023年市人社局将以稳就业.保就业为工作核心,以保用工、保市场主体为最终目标,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落实、工程化推进”为抓手,保证“春暖辽沈·援企护航”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行动(2.0版)顺利实施,积极主动为市场主体和重点群体提供更加精准、更加匹配的个性化全方位服务,切实稳定全市就业大局,为全力助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作出积极贡献。

答记者问环节:

答:今年,人社部门在做好企业人力资源引进和供需匹配对接,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引用留育、在营就业创业方面将采取哪些举措?

为及时掌握我市企业用工形势,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市人社部门针对全市重点项目、规模企业2023年的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开展了专项调查。全市共调查重点项目、规模企业1491户,其中有缺员企业245户,预计需求6952人。与去年同期相比(2022年调查企业507户,有缺员企业172户,预计需求5807人),调查企业总户数增加了984户,缺员企业户数增加了73户,人力资源需求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145人,做到了全市重点项目和规模企业(大中小微企业)全覆盖。

针对当前全市经济和企业用工形势,我们建立了“2+4”服务模式,即两个清单、四个阵地。分别是《营口市就业创业政策清单》和《人力资源需求清单》,及时向各类就业群体推送,促进人力资源精准引用留育、在营就业创业。

一是建设线上云端互通联动阵地。2月16日联合营口市新闻传媒中心正式启动了“就业云”全媒体就业服务项目,是我市打造“就业951”服务品牌的新举措、新尝试。项目包括就业服务全媒体直播栏目和营口就业服务智能平台两部分。全年将开展就业服务直播活动200多场,就业服务节目700多期,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解答就业问题,实现云平台、云发布、云直播、云展示、云面试等功能。通过云端招聘与现场招聘同步联动,全方位实时推送用工信息,打通精准公共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提升“就业951”公共就业服务品牌社会影响力。

二是建设线下平台共享服务阵地。市场服务更加专业化、精准化,主动对接钢铁、石化、镁制品、汽保等重点行业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开展专场招聘活动。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调查,建立宣传发布、联络对接、跟踪服务、订单式供给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设立市、县(市)区(园区)两级企业就业服务专员保障制度,提供“一企一策”用工对接;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市场化配置作用,打造和持续优化线上线下协同的统一活动平台。3月7日,我们联合工信、教育部门在市人力资源市场举办“保企业用工  助振兴突破”大型专场招聘会,招聘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通过线下招聘会、直播带岗、重点企业直播探岗等形式打通线上线下,精准匹配就业和求职双方。

三是建设区域特色经济发展阵地。区域特色经济依靠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扩大就业岗位,鲅鱼圈区依靠临港经济、大石桥市依靠镁产业、盖州市依靠现代农业、老边区依靠钢铁化工、站前和西市主城区依靠现代服务业,通过建立“一企一策”用工对接、24小时用工保障、企业就业服务专员、域外人力资源合作等机制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管理、招聘指导等专项服务。

四是建设技能培训人才输入阵地。深入推进“技能营口”行动,积极开展企业职工、各类就业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全年计划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1万余人次。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500余人。

刚刚您提到了“就业云”全媒体就业服务项目,能具体介绍一下项目情况吗?

“就业云”项目是营口市打造“就业951”服务品牌的新举措、新尝试。2月16日上午,在市新闻传媒中心1号演播大厅正式启动。项目包括就业服务全媒体直播栏目和营口就业服务智能平台两部分。该项目的启动,让营口就业服务工作实现了全媒体、全天候、数字化和智能化。该项合作是政务服务与媒体融合创新创造的新尝试,也是国内就业服务工作模式的新突破。通过营口新闻传媒中心的报纸、广播、电视、APP等官方媒体结合抖音、快手、微信号等自媒体矩阵,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解答就业问题、指导就业方向,实现云平台、云发布、云直播、云展示、云面试等功能和效果。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