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第六届中国(营口)海蜇节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3-09-14

【字号:

分享:

营口市鲅鱼圈区政府副区长、政协副主席 马英姿

尊敬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3第六届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 (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新闻发布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鲅鱼圈区委、区政府,向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下面,我代表鲅鱼圈区政府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本届海蜇节的相关情况:

本届海蜇节是由营口市人民政府、中国渔业协会主办,鲅鱼圈区人民政府、营口市农业农村局、营口市商务局、营口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营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共同承办,将于2023年9月20日-24日在“中国海蜇之乡”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渔圈农贸展馆举行,主题是“蜇香飘四方 质量可追溯 生活有预期”。希望以展为媒,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示营口农业农村发展成就,营造全社会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更好地凝聚社会各界助力乡村振兴。

自2018年办节以来,营口市借助这一窗口,完成了城市名片打造的重要任务,对我们的渔业、农业、旅游等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今年“海蜇节”将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展览相结合的创新方式,为国内农产品企业搭建交流展示的平台,聚焦企业、汇聚资源。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别采用“白+黑”的理念。白天,深入探索展会;夜晚,相约品尝美食,全方位的感受海蜇文化的魅力,体验丰收季节的喜悦,为商家提供更为广阔的宣传与销售机会,力争打造丰收季标杆引领项目。

同时,我们将秉承“隆重、简朴、实用”的理念,在展会前后举办一系列活动,为展会宣传、造势:

“丰收山海情 和美一家亲”主题晚会。为加快推进乌苏市和营口市对口支援工作不断发展,加强两地在文化、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推进营口市援疆工作再上新台阶。本届展会,我们特别邀请了乌苏市展团参展。同时,在9月20日晚,将联合奉上一场“丰收山海情 和美一家亲”的文艺演出活动。

“蜇香四方 丰收营口”短视频大赛。为多角度的展现城市之美,携手抖音、快手举办短视频拍摄大赛,围绕本届展会的主题,用积极向上的立意视角、打动人心的画面内容、新颖别致的镜头语言,向全国展示营口的(海蜇)美食、美景、淳朴的风土人情,为营口海蜇节的盛大开幕蓄势。

营菜特色菜评选活动。结合展会,传承营菜独特风味,挖掘海蜇新菜品,扩大营菜品牌影响。

电商助农直播。通过直播,建立城市与乡村、高校与农民直接对话的平台,拉进消费者与农产品、农民与科学技术的距离,实现惠农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局面。

在此,真诚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们相约金秋九月,相约鲅鱼圈,共飨营口农渔业发展新成就和乡村振兴新面貌。我们希望通过本届展会的成功举办,以实际行动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献上一份厚礼。

最后,预祝2023第六届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 (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 卢学功

首先,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同时也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营口农业农村事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由我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就海蜇节和海蜇产业发展情况作一个发布。

首先介绍中国(营口)海蜇节的发展历程

营口,作为我国海蜇的主产区,海蜇以肉质饱满、品质上乘闻名,可以说是大海对营口人的丰厚馈赠,“海蜇节”的由来是因为营口不仅盛产海蜇,有著名的渤海湾海蜇渔汛,而且海蜇加工历史悠久,沉淀了丰富的海蜇文化。“海蜇节”的前身是营口市农博会,起步于2009年,已经连续举办了十四年。作为营口名片的“海蜇节”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年,2018年首届“海蜇节”展会销售额达到800余万元;2019年现场销售额达到1300余万元,签订意向协议金额4.57亿元;2020年实现线上签约额 4亿元,线下签约额4.72亿元;2021年线上签约额达4.34亿元,线下签约额达1.8亿元;2022年 “海蜇节”全网曝光量达到1000万,视频播放量达500万,开幕式上签约销售额达4.94亿元。经过五年阶梯式的发展,海蜇节已经成为营口充分展示农业资源、加快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已经成为营口农业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已经成为加强国际交流、扩大营口乃至辽宁农业影响力的品牌展会。

现如今,海蜇不仅作为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海蜇节”也成为了这座城市独有的节日,更成为营口走向世界的桥梁。

下面介绍营口海蜇产业发展情况

营口,地处辽东半岛北段,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和水果生产基地,我国最高纬度海产品盛产基地,中国海蜇之乡,也是辽宁农业的缩影,全市形成了以水稻、水果、水产“三水”和柞蚕、绒山羊“两宝”以及海蜇“一特”为主的六大主导产业。营口海蜇,现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一张“名片”、一面“旗帜”。营口海蜇年产量达25万吨,年产值约30亿元,年出口量约1.2万吨,占全国总出口量的80%。加工和出口量稳居全国第一位,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海蜇之乡”。

营口市不仅盛产海蜇,更拥有完整的“一二三产”海蜇产业链,有近10万营口人从事海蜇养殖、捕捞、收购、加工、贸易行业,业务遍及全国及世界各地。国内海蜇加工企业80%以上由营口人开办,上海各大水产市场销售海蜇人员90%来自营口市。现在营口人把海蜇行业从国内拓展到国外,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俄罗斯到南美,营口人把世界各地的海蜇运回家乡加工,又远销到世界各地,使营口成为全球海蜇生产、加工、贸易、流通集散整条产业链的核心。

近年来,营口市大力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农产品品牌达到224个。目前,全市海蜇加工企业拥有自主品牌20余个,多家企业获得省市两级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称号。2016年,鲅鱼圈被评为首个国家级出口海蜇质量安全示范区。2019年,中国渔业协会向营口市颁发了“中国海蜇之乡”牌匾,这标志着“营口海蜇”正式戴上“国字号”头衔。202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基地落户营口。营口市逐步建立了海蜇质量安全体系、追溯体系,构建了政府引导、行业配合、企业参与的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快推进海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最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

海蜇产业在营口不仅拥有产区资源优势,更拥有加工、贸易、流通集散等全产业链优势。下一步,营口市农业农村局将聚焦营口海蜇等“本土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品牌提升行动,用科技为农产品赋能增效,用品牌引领高品质生产,推进农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精品、精品变极品,真正让营口海蜇、营口大酱、盖州苹果等农特品牌在全国叫响.

答记者问环节:

营口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党组成员、理事会副主任 魏威

问:供销社为我市海蜇节做了哪些工作?

答:供销社是为农服务的经济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销售是供销社的主责主业。为更好的配合做好海蜇节农产品推广展示工作,社供销社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联通全省。市供销社通过省供销社相关业务处室协助完成对全省13个地市供销系统发布海蜇节邀请函,委托各市供销社负责联系当地有意愿参会的当地名优农村品供应商来营参展。

二是丰富流通。市供销社与参会供应商建立联系互通有无,可以进一步拓展我市农产品供给来源,增加名优农产品种类,同时为我市名优农产品出市提供路径。

三是延伸链条。市供销社将邀请本次来营参加展会的各地名优农产品供应商共同拓展省外市场,通过与市供销社合作的机构,为推广我省各地的名优农产品。

市供销社经过两周的时间,先后确定了省内10个市47家企业105种名优农产品来营参展,其中主要名优产品有:沈阳的八王寺饮料;鞍山的牛庄馅饼;锦州的大豆制品、养殖海产品;朝阳的小米、杂粮、粉条;丹东的板栗、软枣子;盘锦的大米;辽阳的榛子;葫芦岛的核桃等都是消费者十分喜爱的农产品。营口供销社另组织本地具有营口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农产品的企业参展,如北魁酒业,旗口富硒大米,水源的修福大米等。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