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主题系列发布会——第四场

发布时间:2024-04-10

【字号:

分享:

加快推动科技赋能 展现更大担当作为

营口市科学技术局 局长 史建军

各位来宾、媒体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2024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工作重点,锚定新时代“三地四市”目标任务,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科技型企业培育,积极参与国家、省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教潜能持续释放,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在我市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中发挥更大作用。

2024年,我市科技创新工作主要任务是:完成新增注册登记科技型中小企业500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0户、新增雏鹰瞪羚企业50户;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15项以上;完成技术合同登记额17亿元;完成省级创新平台培育不低于6个,持续推进中试基地建设,培育众创空间、孵化器10家;引进服务我市创新团队50个,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个,通过“营口市企业博士双创计划”柔性引进博士团队20个。

一、在提升区域创新上攻坚发力

一是持续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支持科技创新基础较好、产业创新发展特色突出的县(市)开展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创新水平。

二是实施园区科技创新提升示范工程。开展科技创新提升示范试点工作,通过全方位全要素科技创新培训与服务,全面提升试点园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和各项科技创新指标水平,为其他园区做好示范。

二、在优化创新生态上攻坚发力

一是提升科技创新激励政策精准度。加大对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引育支持力度,精准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券支持范围。

二是深化实施“科技创新联系人”制度。充实完善定点包片服务的内容和机制,建立完善科技创新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切实提升区域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和水平。

三、在打造创新平台上攻坚发力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在加快组建市级科技创新平台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创新联合体等创新平台在我市布局建设。

二是引导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加大对众创空间、孵化器、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创新创业载体的支持力度;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需求,积极引进域外创新平台资源,争取引进辽宁大学轻产学院、中国科学院相关实验室和团队在我市开展研发与服务。

四、在关键技术攻关上攻坚发力

一是聚焦营口“4+4”产业集群体系,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通过企业+项目、产业+平台、载体+孵化、人才+资本等多种方式提升重点产业创新水平。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打造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积极布局谋划未来产业发展。

二是支持科技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支持重点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通过开展科技服务“双进双促”工作,及时掌握企业的最新技术需求,做好重点项目储备,组织企业申报“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等项目,支持企业主动承担国家、省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不断提升企业科创能力。        

五、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攻坚发力

一是建设产学研用对接平台。在营口科技市场建设常态化对接平台,加强产学研用对接,组织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50场,推进75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在我市转化,力争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17亿元。

二是加大中试基地建设力度。新建市级以上中试基地5家。支持我市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中试基地,继续推进“辽宁营口化工新材料中试基地”和“电磁旋流水口大圆坯高效连铸技术中试基地”等省级中试基地建设。

六、在创新主体培育上攻坚发力

一是实施新一轮科技型企业倍增行动。持续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设,建立涵盖全市所有科技企业的苗企业库,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

二是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大政策培训和引导,实行研发投入后补助“免申即享”制度,引导和带动企业开展原始创新和技术创新。

七、在创新科技服务上攻坚发力

一是进一步完善营口科技市场的综合服务功能。加强营口市科技创新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科技创新服务的承载能力,逐步形成高校、企业、科技服务机构多方参与、多元开展的技术转移模式。

二是深入开展科技特派活动。切实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团的功能作用,引导高校院所和科技服务机构积极参与,加大对我市创新主体的服务力度,协同推进创新主体健康发展。

八、在创新人才引育上攻坚发力

一是实施“筑巢引凤”工程。把重点实验室、企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建设与人才引育有机结合,发挥创新平台涵养技术人才的载体作用,实现人才引进来、留得住。

二是提升柔性引才功能。通过科技特派行动,“企业·博士”双创计划、区域创新联合基金等多种方式,扩展引才范围、增加引才项目、提升资金支持力度,以“带土移植”方式,将省、市外高校优秀高层次人才吸引到我市开展科研工作。

 

 

“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工信局

 

今年,工信局将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重点在“五个一批”上取得工业振兴新突破。

一是以高端人才为引领,在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上取得新突破。

集聚用好产业高端人才,实施“营口英才计划”,以创新链拉长产业链,面向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重点支持5名产业高端人才,推动博士后工作站建设,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为产业发展赋能增效。

二是以技术创新为载体,在实施一批创新项目上取得新突破。

以“补短做强”为目标,以新产品开发、关键技术研发、产学研融合、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产品质量提升、重点领域中试验证为重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基础创新和应用研发能力提升,全年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不少于150个。

三是以高端装备为重点,在形成一批新质生产力上取得新突破。

推动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深入贯彻落实“两个健康”政策,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电力、工业母机、应急、石化等行业开展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推动新东北电气、锻压机床、庆营石化等行业龙头企业申报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加快先进技术成果应用。

四是以工业互联为支撑,在赋能一批数字企业上取得新突破。

推动“5G+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更广范围、更高水平融合,扩大“星火.链接”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覆盖范围,探索AI应用工业领域,向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迈出坚实步伐。今年计划培育10户企业申报省级5G全连接工厂,培育5户企业或园区申报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五是以绿色低碳为方向,在建设一批绿色工厂上取得新突破。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紧扣产业结构高端化、能源消费低碳化、资源利用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制造流程数字化、产品供给绿色化六大目标任务,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全年新增不少于5家省级以上“绿色工厂”,不断提升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含绿量。



聚焦推动产业发展新动能 全力打好攻坚之年攻坚战 

营口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马国有

 

各位来宾、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2023年12月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李强书记提出“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抓紧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发展数字经济。要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生产力布局和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主动融入战略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战略性物资储备基地建设、推动战略性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市委的总体部署,2024年,市发改委锚定“三地四市”发展目标,聚焦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加强统筹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一批攻关项目,解决一批“卡脖子”难题,取得一批科技创新成果。建立新质生产力项目库。入库项目242个,计划投资总额2176亿元。坚持以国家和省级创新平台创建为抓手,全力指导企业争创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组织推荐6户企业申报创建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

持续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围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扩能改造、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提质扩能。强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谋划储备和调度推动工作,不断积蓄战新产业发展力量。2024年,加快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4.4亿平方米超强锂电池隔膜、科维[营口]工业有限公司新建年产16万台套汽保产品、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年产50万支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项目实施,储备实施战新产业项目195个,计划投资总额1440亿元。

持续关注未来产业发展动态,积极推动我市未来产业发展融入全省未来产业发展链条。会同科技、工信等部门,加强未来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协调推动,着力培育发展增材制造、储能材料等未来产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及创新力强的企业开展前沿技术探索,鼓励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逐步实现“从0到1”的原创性技术突破。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应用,实现高校、医院、地铁、文化场馆等重点场所5G网络深度覆盖。统筹数字产业化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和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企业加快发展,引导我市传统产业及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速10%左右。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