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水利局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社会各界和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自6月1日起,我市已经进入汛期,7月1日起,我市进入主汛期。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2024年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一、天气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平均降水量207.9毫米,比多年均值偏多1成,共有1次区域暴雨天气过程,3次局地暴雨天气过程,最大降水量为403.1毫米,出现在盖州邢家沟。预计7~8月我市平均降水量为320~37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汛期可能有1个台风北上影响我市。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可能性较大,防汛抗旱形势不容乐观。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织密筑牢责任体系。严格落实防汛四级包保制度,每个县(市)区由一名党委常委和一名副市长包保负责;调整11类防汛抗旱责任体系,落实防汛抗旱责任人8000余人;全市32座水库全部落实“三个责任人”,并从6月1日开始,启动了水库巡查值守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监测24座水库雨水情及20座水库大坝安全;建立由河长、库管员、水管员组成的全市防汛抗旱责任网络,全面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组织开展各级防汛抗旱责任人培训,通过线上、线下培训人员达4000余人次。
二是落实落细“四预”措施。强化预报预警,以气象预警为先导,建立水利、气象、水文、自然资源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机制,建立面向公众和面向防范应对责任人的两条预警主线,建立、执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暴雨预警“叫应”机制,现已完成32座大中小水库及市、县(区)、乡(镇)、村各级各类预案的修订及备案工作,各旅游景区、学校、医院、危化品企业、电力设施、隧道桥涵抢险应急预案也已完成修订及备案工作。
三是抓紧抓实排查整改。市防办组成4个防汛检查组、5个专项督查组对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开展贯穿整个汛期的检查、排查、督查“回头看”工作。针对全市地质灾害、尾矿库、危化品企业等703个防汛重点隐患部位,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县(市)区逐个落实职责清单和包保责任人,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隐患排查机制,下达“一地一单”,挂单督办,确保问题整改到位;持续开展河流清障专项行动(春风行动),整治河道“四乱”问题279个,清理河道垃圾3.06万立方米。
四是突出强化转移避险。实行防汛重点区域转移避险群众信息化、精准化管理,核定录入受威胁人员信息3228人;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细化完善村级防汛预案,以村为单位推进山洪灾害防御“十个一”标准化。
五是启动前线指挥系统。市防指办设立盖州市万福镇、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应急前线指挥中心,将视降雨情况,分别由2名副局长带领水利专家和业务骨干,深入一线开展现场防汛调度指挥;启动位于盖州市万福镇的营口市防汛物资储备库(南库),价值500余万元的主要防汛物资已前置到位,保障周边7个重点防汛乡镇的抢险救援需要。
六是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实施“点线面”动态布防,整合优化救援队伍和设备物资质量,全市落实驻营部队、机动抢险、水工程抢险、路桥抢险、通信保障、电力抢修6大类93支、12253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全市2个市级、6个县级、47个乡级防汛物资库储备防汛设备和物资2400余万元,可随时调运;通信、交通、供电、供水、供气等部门随时待命;各县(市)区、各成员单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加强重点部位巡查检查。
七是统筹调度抗旱工作。密切监测研判雨情、水情、墒情,落实抗旱调度方案,营口灌区累计引水1.32亿立方米。针对前期旱情,及时上报省水利厅、省防办等部门,积极协调大洼县水利局、省水资源集团、做好抗旱补水的统筹调度;7月2日启武局长协调气象局进行人工増雨作业,形成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有效解除营口灌区旱情。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进一步夯实各方责任。严格执行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防汛四级包保责任体系,各级各类防汛责任人、包保责任人都要下沉一级,坐镇基层,指挥调度。二是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实行动态销号和跟踪督办工作机制,针对703处重点部位,组建“专职巡查员”队伍,实现巡查“常态化”。三是科学调度水利工程。优化水库与河道调度,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行方案和调度纪律,兼顾防洪保安和蓄水兴利,守住饮水安全底线。四是强化预警落实人员转移避险。围绕“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针对村级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做到简洁明了、实用可行、安全可靠;进一步扩宽预警方式,重点加强对野外采摘、徒步旅游、山区河道露营等流动人员的警示和管控,切实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全力保障人员安全。五是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继续补充防汛抗旱物资,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完善快速调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针对防汛抢险的物资、物料签订协议,保障防汛救援物资设备在关键时候供得出、用得上;着眼“断路、断电、断网、断水、断气”极端情况,做好力量预置、物资前置布防;全力保证预置移动应急通信保障车辆,确保灾情报告、救援信息及时准确传输。六是强化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随时调度在岗在位情况,加强重点部位巡查检查,坚决杜绝脱岗、漏岗现象。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确保不出现迟报、瞒报、漏报问题。七是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强化旱情的监控,加强与省水资源集团、上游水库及相邻各市县水利部门沟通协调,进一步完善抗旱预案,坚持科学调度、精细管理,确保全市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答记者问
问:请问我市山区汛期发生强降雨时怎么保障百姓的安全?
答:今年转移避险围绕着“转移谁、谁组织、何时转、转何处、不擅返”五个关键环节开展,全市统计排查受威胁人口3228人,目前信息已全部录入到移避险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网格化,一对一包保,同时注重对野外采摘、徒步旅游、山区河道露营等流动人员的警示和管控,切实做到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全力保障人员安全。
问:公众如何获取台风或暴雨的预警信息?如何让公众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来,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答:我们将强化预警信息发布和传送手段,通过各种形式、各种平台、各种途径,例如短信全覆盖发送、电视滚动播出、广播定时播报、网络媒体推送、公共户外大屏幕警示等手段,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通报风情、雨情、水情及避险防灾等预警信息。
让公众参与到防汛工作中来,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一要广泛宣传防汛知识、灾害案例和应对方法,让公众了解防汛的重要性和自身责任。二要组织社区、学校、企业等开展防汛知识培训和演练,让公众识别灾害风险、做好避险准备、正确使用防汛器材等技能。三要让公众能够随时了解汛情动态,做好自我保护和应对准备。四要将防汛知识纳入学校教育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等方式,从小培养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五要树立在防汛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公众榜样,通过他们的事迹激励更多人积极参与防汛工作。六要与各类社会组织合作,共同开展防汛宣传教育和培训活动,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