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三场相关情况

发布时间:2024-08-05

【字号:

分享:

站前区人民政府


年初以来,站前区围绕全年目标聚力攻坚,加压奋战二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呈现稳步提升态势。上半年我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量25960元,排名全市第一,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3项增幅排名全市第1,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完成83.4亿元,同比增长6.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9亿元,增长18.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另有5项指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分别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亿元,增长8.4%;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预计完成2.1亿元,增长8%;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完成30.56亿元,增长36.9%;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5.55万平方米,增长12.4%,全面实现任务指标“双过半”。

站前区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1. 紧盯任务抓调度。一是统一思想。分析研判整体形势,围绕完成GDP增长6%以上的目标,确定“锻工业长板、补商贸短板、扬建筑业优势”工作思路。二是高位推进。落实“周调度、旬总结、月通报”机制,区级领导牵头拆分细化指标,加强跟踪研判,及时对症施策。三是奔走行动。对294家样本企业全覆盖走访,深入企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精准开展产销和技改指导、争取政策资金等帮扶,打通指标增长堵点。

2. 聚焦项目抓投资。一是强化向上争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券、超长期国债、“两新政策”谋划储备项目20个,积极对接国家、省市相关部门。二是狠抓项目开工。落实“一个项目、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包保机制,实行挂图作战和一线工作法,提供手续办理、要素保障等全方位服务。三是实现园区突破。核翼经开区厚积薄发,对接洽谈项目20余个,完成2家企业注册落户,中储粮项目9月开工,计划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

3. 挖掘潜力抓消费。一是鼓励业态联动。抢抓节假日等消费节点,组织指导商超、餐饮、数码等行业互动,开展家电家居以旧换新等各类促消费活动50余场。二是丰富消费场景。依托辽河不夜城,将老字号、老建筑等文化符号融入街区,策划各类演艺活动,促进文体旅商有效融合,释放消费新活力。三是强化解难助力。区领导带队走访41家重点商贸企业,全面掌握其经营活动情况,通过专题调研和现场办公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投入50万元刺激资金,通过“政策+活动”双轮驱动形成叠加效应,拉动消费增长。

4. 围绕企业抓帮扶。一是优化营商环境。年初以来,开展“营商下午茶”座谈会60次,收集解决企业问题88个,助企纾困477.9万元,清偿拖欠企业账款5500余万元。二是优化项目管家。搭建“营小二”服务平台和政企直通车,配备675名“一对多”公共项目管家,动态调整部门确权责任清单,提供帮办代办等个性服务。三是优化精准帮扶。紧抓推动央地合作契机,助力银珠化纺对接央企,目前银珠化纺与中国天辰齐翔公司已顺利签约,9月进行产品试加工;银珠化纺与中化资产重整项目协调推进。

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提问:下半年站前区将重点实施哪些举措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答:下半年,站前区将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举全区之力,盯紧“全面振兴新突破”重点目标强推进,全力以赴打好攻坚之年的收官战,争取全年GDP增速6%以上、工业增加值7%以上、固投增速10%,确保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一)围绕政策方向,全力争取政策资金。抓住当前“两重”“两新”扩大投资的契机,积极争取中央政策资金支持,做好前期项目准备工作,落实配套资金,提升项目成熟度。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联络,盯紧中央预算内资金、超长期国债最新支持方向,在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抢占投资先机。

(二)围绕现有资源,精准招商抢抓项目。围绕现有产业资源延链补链招引项目,精准嫁接闲置存量盘活项目,抓住政策机遇谋划项目,主动对接市直部门及国有企业争取项目。以营创三征为依托,推进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优化项目投产,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核翼经开区和辽河文化产业带为载体,谋划引进智能装备制造和文商旅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

(三)围绕助企服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开展“营商下午茶”和“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活动,把企业家“请进门”,组织领导干部“走下去”聆听企业声音,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万件清理,让商企诉求“落地有声”。

(四)围绕保障民生,构建安全发展环境。全力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财政资金管理,兜牢“三保”底线。按照序时进度办好民生实事,促进重点人群就业创业。持续关注“一老一小”,多措并举,织密民生保障网,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西市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李生全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西市区委、区政府对一直以来关心和支持西市区发展的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西市区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链中重要的支点、节点,抢抓机遇窗口,深化“区区融合”发展战略,精准实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深入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值”增长点,开辟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奋力推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

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6.6亿元,同比增长3.8%。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5项增速六县区排名第1,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5.6亿元,增长9.7%;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0.21亿元,增长13.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09亿元,增长32.1%;税收收入完成1.95亿元,增长31.4%。1项增速六县区排名第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03亿元,增长14.6%。

招商引资精准高效。依托我市港产城、辽河文化产业带战略,围绕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精细化工等产业全面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确保招商引资数量和质量实现双突破。重点推动投资5亿元的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计划年底前落地运营;投资10亿元的文旅综合开发项目,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指导委已对辽河南岸1.3平方公里进行实地考察,双方正在进行洽谈、磋商,争取推动文旅综合开发项目有阶段性进展;投资20亿元的长沙和立东升综合智慧物流园区项目,目前正在积极推进,争取早日取得实质性进展。

项目建设势头强劲。重点推动7个项目建设工作,分别是:(1)投资4亿元的富甲·凯旋门二期项目,该项目已完工,预计8月份竣工并交付使用;(2)投资2亿元的中天御品项目,该项目已完工并进入楼盘销售阶段;(3)投资1.5亿元的营口市中音综合高级中学项目已竣工,计划9月份开学;(4)投资6500万元的濮耐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已完成设备调试,近期投入生产,耐火材料年产能提升约1亿元;(5)投资1亿元的鑫源机械人造金刚石生产线项目已完成目标地块、厂房评估,并通过市政府业务会议,相关部门正在有序推进;(6)投资1亿元的兴业电力配件生产项目,目前土地摘牌已完毕,预计年底前完成厂房施工工程;(7)投资3亿元的保利五月花四期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准备工作,计划三季度开工建设。

下一步,西市区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精神和市、区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紧扣区委“三高地四中心”目标定位,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为目标,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为西市区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一是强化指标调度,力争完成全年任务。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研判,找准支撑点、挖掘增长点、把握问题点,在巩固上半年经济指标完成的基础上,在下半年聚焦经济指标的薄弱环节发力攻坚,补短板、强弱项、抓关键,全力推动各项指标落实到位,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二是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助力企业技改升级。深入推动企业升级改造,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紧盯濮耐、鑫源机械等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服务、靶向用力,注重分析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产品优势,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向高质量发展。三是积极发挥区位优势,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依托西市独特的区位优势,借助产业基地化工园区产业“磁场”效应,紧跟辽河文化产业带发展,在文旅康养、精细化工等产业上下功夫见成效。重点推动投资3亿元的保利五月花四期项目、投资5亿元的中天众达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和投资20亿元的长沙和立东升集团智慧物流园区项目。

服务振兴新突破,重在迅速行动、狠抓落实。西市区将加快推进稳增长、扩投资、调结构、促转型,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双螺旋”发展,大抓企业、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加快构建具有西市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决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老边区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

感谢各位百忙之中,莅临老边区政府新闻发布会现场。根据本次新闻发布会要求,现就围绕我区上半年经济工作指标作简要汇报如下。

上半年,全区开(复)工项目103个,开工率达85.1%,形成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同比增长10%,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其中建安工程投资支撑力度较大,全区建安投资完成31.3亿元,同比增长31.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70.3%,拉动固投增长18.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321.9亿元,同比增长6.7%。进出口总额预计上半年可实现85.6亿元,同比增长4%。签约项目36个,其中已落地项目28个,落地转化率77.8%。引进国内到位资金29.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万美元。)

老边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建设“两地四区一带”目标定位,以三年行动为总牵引,在推动扩大内需、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为助推高质量发展,老边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大内需政策措施,推动投资、消费贡献稳步提升。抢抓新一轮东北振兴重大发展机遇,大力实施对外开放。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诚信政府,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启“拿地即开工”审批新模式,“受审分离、勘审分离”改革经验在全市推广。目前已建设便民服务中心60个,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同时,老边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半年组织申报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雏鹰瞪羚企业2家,完成技术成交额9000万元。推荐7户企业成功进入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

下一步,老边区将着力扩大有效投资,用好用活项目帮扶等手段和载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推动五矿矿业赵平房铁矿采选工程等央地合作项目尽早形成实物量和投资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深入推进产业现代化。聚焦全市先进制造强区建设,有序推进日钢营口中板高炉升级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化工园区建设,进一步推进汽保设备生产线数字化改造升级,引导镁制品产业向镁化工、镁建材方向扩大发展。持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落实企业科技创新的优惠政策,激发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力。积极主动抓招商,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答记者问环节:

记者提问:如何有效提升项目审批工作的服务水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区委常委、副区长 张睿)答:我区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创新服务方式等,为企业和项目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一是推行“拿地即开工”改革新模式。通过推行“告知承诺+并联审批+全程代办”,快速办理工程规划许可、工程施工许可等审批手续,最大程度简化、整合审批流程和审批环节,变以往“等上门”为“找上门”,让企业办理“只跑一次”或“零跑腿”,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由10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提高了审批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显著提升了项目审批工作的服务水平。二是推行“免申延续”改革。以提升办理行政许可延续服务水平为重点,梳理形成年度许可到期、需要办理延续的市场主体清单,建立自动化、个性化的精准提醒工作机制,重构服务流程,大幅减少企业和群众因未及时办理行政许可延续导致行政许可过期失效的情况发生,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总之,我们将不断努力、继续完善,为更多项目的快速落地提供保障,持续提升行政审批工作的服务水平,为老边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 附件:
  • 视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