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 韩德帅
各位新闻媒体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向长期以来关心营口工业发展、并对工信系统工作给予支持帮助的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年初以来,全市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不断促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有关工作进展:
一、深化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着力优化产业结构
我们从顶层设计入手,组建高品质钢铁、有色金属产业集群专班,先后出台《营口市推进菱镁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营口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和高端重型装备、汽车和零部件等产业集群建设,推动20个消费品品牌列入辽宁省消费品供给引导目录。上半年,全市化工精细化率达到51.7%,先进冶金新材料占比达到19.4%,高端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18.7%。
二、紧盯政策机遇、精心谋划建设工业项目,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
今年共谋划推进355个总投资2553亿元的工业项目,其中262个总投资1825亿元的项目被列入省、市重点项目,我们扎实开展市级项目管家精准帮扶,积极协调解决项目规划设计、基础设施配套等问题,并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从研发、中试及质量服务三个方向共上报产品项目77个,目前已成功推动大红德邻年产15万吨数字化速冻食品智能生产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奕泰科技、庭然新材料和鞍钢中集等3个项目建成投产,上半年,全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6.7亿元,同比增长13.4%。推荐62个项目申报2024年“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申请资金1.46亿元。2024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活动中,营口市智能化粮油立体仓库建设、安防消防一体化智慧升级改造等6个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约2.6亿元。
三、做好“智改数转网联”大文章,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
扎实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已上线5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累计接入企业1557户,标识注册量3.4亿个,标识解析量1.1亿次,各项数据均位于全省前列;“星火·链网”(营口)骨干节点已应用于工业、农业、电力相关领域,注册企业600户,子链数2个,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大力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行动,康辉新材料、辽宁奥镁、营口顺安新材料获评2024年省5G全连接工厂试点示范,仙人岛绿色化工园区5G先导区获评2024年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自贸区加快建设数字园区、打造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中心,3个省级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累计服务工业企业500余户,连接工业设备40余万台,工业APP数量15个,全市累计获评省级智能工厂8个、数字化车间7个、两化融合贯标试点25个。积极谋划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出台《营口市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选择67家基础好、代表性强、产业链稳定的企业和园区作为培育对象,建立培育库,推动打造国家、省绿色制造示范,全市已累计获评国家和省级“绿色工厂”38个。
四、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大力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倍增行动,完善优质企业培育库,实行“一企一策”精准培育,上半年,全市共推动17家工业企业升规入统,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4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7户,推荐20户企业申报复核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户企业申报辽宁省质量标杆、8户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企业申报复核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持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全市累计认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国家级1个、省级1个,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2个、省级3个。
接下来,我们将坚定不移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以新型工业化的深入推进、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为主攻方向,加快建设“4+4”产业集群,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铆足干劲、满弓劲发,自我加压、奋起直追,以工业领域的新突破、新成就,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
谢谢大家!
答记者问环节:
问: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尤其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请问,市工信局在促进优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中有何具体举措?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中小企业科科长 潘学泽
答:感谢您的提问。近年来,市工信局持续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不断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形成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蓬勃涌现的发展新格局。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开展梯度培育。持续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培育体系,建立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对企业分层建档、分类培育。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27家,企业数量均列全省前四位。
二是推动创新升级。实施“三赋”专项行动,加快推进优质企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近一年,开展政策解读、数字赋能、融资、精益管理等线上线下活动10余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专属服务,受益企业近千户。
三是保障要素对接。开展“一起益企”服务行动,重点从疏通政策落实堵点,化解经营痛点难点,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等方面开展服务。金融服务方面,通过与金融机构共享优质中小企业名单,鼓励金融机构定制专属金融产品,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人才供需方面,定期收集优质中小企业用工需求,积极与人社部门、高等院校等对接,通过“百日招聘”、“专精特新”专场招聘,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保障优质中小企业用人需求;企业合作方面,开展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活动,搭建交流、对接、合作、服务平台,推动构建“近采近销近创”新模式;政策兑现方面。近年来,我市大力支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截至目前,累计为144户优质中小企业兑现奖励资金1480万元。
下一步,市工信局将继续以培育优质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挖掘更多的优质企业进库培育,帮助企业沿梯度发展壮大,为打好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作出更大贡献。
谢谢!
问: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市工信局已经实施了哪些工作举措?
营口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孙冬
答:谢谢你的提问,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扎实推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首先,我们重视顶层设计,出台了符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工业发展规划。在《营口市“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营口市现代化产业发展新突破三年行动工作方案》等文件中,我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聚焦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扎实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进一步明确我市食品、钢铁、新材料等“老原新”产业的主要发展区域、未来发展方向,并充分发挥政府指导作用。
其次,我们坚持因地制宜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组织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引导企业加强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并编制了《2024年营口市工业企业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确定55户企业申报的152个项目,现已公布其中124个项目列入省计划,数量位于全省第二,带动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形成可持续经济增长。同时,我们持续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现有61户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今年择优推荐昌成新材料、庆营石油等8户企业申报2024年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的能力。
我们落实落细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协同发力,实施高端装备更新、智改数转网联、绿色低碳转型、创新引领升级、本质安全提升等行动。同时,贯彻落实“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政策和“两个健康”产业扶持政策,重点依托省级设备更新项目清单,进一步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充分发挥资金政策的支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