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辽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张恒
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辽河开发区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以“决胜勇争先”为号角,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聚焦三年行动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打好打赢决胜之年决胜之战。
下面,我介绍一下辽河开发区在过去的一年里取得的一系列显著成果,以及在经济发展、产业集聚、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多个方面呈现出来的良好态势。
一、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2024年,辽河开发区各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持续向好的发展格局。
在工业领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了19.2%,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0.98%的增幅,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彰显了区内工业企业蓬勃的发展活力。千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完成了2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就有6个,这些项目的稳步推进,正逐渐成为拉动开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建筑业领域,建筑业产值增速达到26%,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速更是高达33.6%,体现出建筑行业在开发区内的快速发展态势。
在对外合作与资金引进上,引进国内到位资金增长52.1%;签约项目数量增长10.5%,这充分反映出开发区对外来投资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值得一提的是,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增长16%,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6.7%,对外贸易与外资利用的良好表现,为开发区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拓展发展空间奠定了坚实基础。
- 特色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聚效应凸显
我们致力于擦亮两块特色园区的金字招牌,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其一,“辽河开发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自成功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以金天马一期、二期项目为依托,积极谋划引进上下游配套项目,全力打造东北地区最大的集物流、融资、销售为一体的“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项目。一旦建成,这里将成为东北三省规模最大的商用车交易、专用车配件供销、物流车队集散基地,必将极大地发挥专用车产业园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条协同发展,在区域内形成强大的产业影响力。
其二,省级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也在不断巩固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目前,区内已经集聚了60余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其中行业重点企业有14家,涉农上市公司子公司达6家。在此基础上,我们持续吸引更多优质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入驻,助力它们在这里实现品牌升级、创新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整体水平,为保障农产品产业链的稳定和增值贡献力量。
三、产业链招商成效显著,产业完善升级加速
在产业链招商方面,我们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并且收获了显著成果。
一方面,充分发挥头部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围绕主导产业,在北京、上海、青岛、杭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活动。2024年,我们积极开展“走请”活动多达103次,成功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2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0个、5亿元以上项目3个、域外项目5个。投资5.5亿元的金天马二期汽车零部件项目现已开工建设;投资1亿元的营口海升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高端特水苗种饲料项目已完成签约,预计今年上半年可以开工建设,该项目是上市企业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辽河开发区内的再次投资,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我们园区营商环境的高度认可和信任。
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招商工作也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又成功引进5家汽保相关企业,租赁面积达到25900平方米,入驻率达70%,总投资1.6亿元。这些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可实现产值2亿元,贡献税收1200万元,还能带动就业500人。尤其是汽保油缸生产项目和汽保电机生产项目的成功入驻,填补了营口地区在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产业链条,为辽河开发区产业的完善与升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四、项目建设高效推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为了确保项目建设能够提速增效,我们围绕全年26个开复工项目任务,深入实施项目管家、挂图作战等工作机制,抢抓项目建设黄金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总投资15亿元的辽宁金天马专用车制造项目于2024年11月就实现了部分投产,快速将项目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总投资5亿元的北京科泰纳米滤膜项目更是展现出高效的建设速度,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升规,成为项目建设的典范;投资1亿元的辽宁希泰50万支集成电路设备关键零部件项目,厂房办公楼主体也已顺利建成,预计在2025年5月陆续投产,这些项目的有序推进,将为开发区未来的经济增长提供坚实的支撑,让我们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五、聚焦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持续攻坚发力
(一)抓招商,扩大开放
以辽河开发区专用车制造产业园为依托,释放金天马“链主效应”,力推商用车交易配送中心项目签约落地,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借助主导产业与龙头企业吸引上下游企业投资,推进重点项目落地。此外,发挥智能制造产业园集聚效应,推动已签约项目投产、在谈项目签约入驻,争取2025年实现相应投资收益。
(二)抓政策,谋划发展
依据《辽河 开发区三争取工作方案》,围绕新政策文件全力争取项目、资金与政策。着重谋划项目、争取专项资金用于基建,拟包装6个项目共8.5亿元。积极争取亚投行贷款推进园区二期南扩区土地开发,提升承载重大项目能力。还将抢抓政策红利,争取更多试点、政策、项目落户,助力区内企业申报各类荣誉,培育创新主体入库,力争新增多类优质企业。
(三)抓项目,提升质效
全力保障金天马、辽宁希泰、智泽源等重点项目要素,助力企业释放产能,实现产值目标。壮大总部经济规模,以“辽得成”企业家交流驿站为依托,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升纳税额。同时,千方百计盘活存量资产,梳理闲置资产台账,搭建资源互通平台,盘活闲置厂房与土地,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总之,辽河开发区在过去一年里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区内企业的拼搏奋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未来,我们将继续砥砺前行,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更具活力、更富竞争力的开发区,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问题:辽河开发区在企业帮扶培育方面有哪些措施和成果?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下面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辽河开发区现有工业企业497家,仅2024年便新增生产型企业53家,其中绝大多数为中小微企业,因此我们高度重视企业的帮扶与培育工作。
一是加强重点企业扶持力度。抓好企业发展扶持节奏,对重点企业实施“一企一策”“一个阶段一个重点”的扶持措施。比如我们抓住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步入高速发展期的有利契机,通过在政策、产品、营销等不同方面给予悉心指导,企业纳税从2022年的300万元提升到2024年的7000余万元,增长了22倍之多,并且计划在2026年可实现营口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目标,这将为开发区内其他企业树立良好的榜样。
二是加强企业抢抓市场能力。从市场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我们积极搭建各类桥梁纽带,加强传统企业抢抓市场能力。今年重点推进了华虹服饰与大连隆之华合作承接安踏品牌代工;推进航星实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合作研发玻璃幕墙防火新材料产品,企业当年产值实现同比增长228%;推进裕隆光电有限公司与中国煤炭集团北京煤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当年产值同比增长了12.5%;促成禾晟实业与杭州海康威视达成订单合作,三年新增订单1.05亿元。通过政府的主动帮扶对接,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企业在销售、研发、生产等领域对市场的适应性,实现了新的发展。
三是加强新质生产力培育引领。我们通过向企业派遣科技特派员宣传政策,了解企业实际需求,搭建“企业家遇上科学家”创新对接平台,持续助力企业提档升级。在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2024年全市新增8家省级绿色制造单位里,辽河开发区的中兴线缆和辽宁希泰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位列其中,荣获辽宁省“绿色工厂”称号,这是我们在培育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上的坚实成果。
四是加强各类资金争取力度。我们明确了项目管家,成立了“三争取”工作专班,积极为项目、为企业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仅2024年我们就为辽宁智泽源项目、辽宁希泰科技项目争取到辽宁省区域协调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847万元,为辽河开发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7000万元,这些资金都将有力地推动项目更好地发展。
通过梯度培养等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举措,辽河开发区现有科技型中小企业52户、高新技术企业32户、雏鹰瞪羚企业7户、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辽河开发区内企业的不断提档升级也必将助力我市实现真正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到辽河开发区投资兴业,我们将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服务好企业家朋友们。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