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全面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锚定“三地四市”目标定位,全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年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根据年快报统计[1],现将2024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
一、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2]1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0亿元,比上年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528.4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910.9亿元,增长6.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7.8%,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3.9%,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8.4%。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9223元,比上年增长6.2%。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3.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1千公顷。其中,水稻播种面积41.1千公顷,增加0.5千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7.7千公顷,减少0.4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5千公顷,增长2.6%。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1千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3.9千公顷。全年果园面积41.2千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75.0万吨,比上年减少1.1万吨,减产1.4%。其中,水稻产量39.4万吨,比上年减少1.8万吨,减产4.4%;玉米产量34.3万吨,比上年增加0.7万吨,增产2.1%。全年油料产量260吨,与上年持平。蔬菜及食用菌产量78.2万吨,比上年增产6.8%。全年水果产量(含瓜果)121.8万吨,比上年增产7.7%。
全年人工造林面积267公顷,森林抚育面积133公顷,义务植树100万株。全市森林采伐作业采伐蓄积13466.9立方米。
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27.3万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猪肉产量3.4万吨,下降4.1%;牛肉产量0.6万吨,增长2.2%;羊肉产量0.63万吨,下降1.7%;禽肉产量22.6万吨,增长4.9%。全年禽蛋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6.2%。全年生牛奶产量0.13万吨,比上年下降14.5%。全年生猪出栏39.7万头,比上年下降2.5%;年末生猪存栏30.8万头,比上年末下降14.7%。
全年水产品产量(不含远洋渔业)56.4万吨,其中,海洋捕捞4.5万吨,海水养殖38.8万吨;淡水养殖13.1万吨。
年末有高标准农田面积72.4千公顷,比上年末增加3.8千公顷。全年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37.8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3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不包括渔船)108.8万千瓦,比上年末增加2.0万千瓦。全年累计完成土石方57.1万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万亩。新修及加固河道堤防17.4公里。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9%。
分经济类型看,全年规模以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2.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下降4.8%;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9.0%。
分门类看,全年规模以上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0.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增长8.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7.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7%,其中,汽保产业增加值增长1.6%,占2.7%;粮油食品饮料产业增加值下降2.4%,占5.3%;石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1.4%,占20.7%;钢铁及深加工产业增加值下降1.1%,占31.7%;铝产业增加值增长1.7%,占11.2%;镁产业增加值增长2.5%,占14.1%。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中,生铁1455.8万吨,下降6.6%;粗钢1513.9万吨,下降6.8%;钢材1432.5万吨,增长2.0%;耐火材料制品435.8万吨,下降6.6%;水泥110.5万吨,增长3.7%;塑料制品41.9万吨,下降1.8%;润滑油14.3万吨,增长2.6%;燃料油22.9万吨,增长1.7%;焦炭241.5万吨,下降20.4%。全年发电量113.9亿千瓦小时,下降7.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5.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产品销售率97.8%;股份制企业产品销售率9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产品销售率98.3%;私营企业产品销售率98.0%。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2127.4亿元,比上年下降8.3%;利润总额亏损66.9亿元。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69.1亿元,其中,本年新签订工程合同额124.4亿元;房屋施工建筑面积226.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3%。
分渠道看,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31.3%,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5.5%。在建设项目中,新建项目投资下降3.4%;扩建项目投资增长318.6%;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下降32.8%。全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8%,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下降5.5%。
分产业看,全年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45.7%,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3%,占60.4%;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6%,占37.3%。
分经济类型看,全年国有控股企业投资比上年增长20.0%,占42.8%;民间投资增长4.3%,占57.0%。全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6.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0.6%。
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9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65.1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93.9亿元,其中,住宅销售额77.6亿元。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6.9%。
按经营地分,全年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0.0亿元,比上年增长6.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2.7亿元,增长8.0%。
按消费类型分,全年商品零售额460.1亿元,比上年增长6.8%;餐饮收入32.5亿元,增长8.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商品零售类值中,全年粮油、食品类零售额27.0亿元,增长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5.1亿元,增长35.5%;化妆品类3.3亿元,增长3.6%;金银珠宝类2.9亿元,增长49.7%;日用品类2.8亿元,增长10.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3.3亿元,增长98.6%;中西药品类8.4亿元,增长7.1%;文化办公用品类0.4亿元,增长40.6%;通讯器材类7.6亿元,增长47.2%;石油及制品类52.8亿元,增长8.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0.7亿元,增长37.5%;汽车类50.8亿元,增长15.4%。
六、对外经济贸易
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54.4亿元,比上年下降4.8%。其中,出口239.4亿元,增长3.4%;进口214.9亿元,下降12.6%。
全年利用外资(注册资本项下)完成419万美元,第二产业占72.8%,第三产业占27.2%。
全年备案初审境外投资项目3个,投资总额115.28万美元,全部为中方投资。
七、交通运输和邮电
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25719万吨,比上年增长11.3%,公路货物周转量546.2亿吨公里,增长7.4%;水路货运量281万吨,增长47.1%,水运货物周转量27.5亿吨公里,增长29.1%;公路客运量2653万人,增长8.1%,客运周转量5.19亿人公里,增长7.0%。民航旅客吞吐量20.3万人次。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2.2亿吨,集装箱556万标准箱。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0.5亿元,增长16.3%;电信业务总量23.3亿元,增长15.5%。全市快递业务量8606万件,快递业务收入7.4亿元。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6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71.3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41.7万户,占移动电话用户的比重为52.2%。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7.4万户,增长2.2%。全年移动数据流量业务收入7.8亿元,下降7.1%。
八、市场价格
全年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与上年持平。分类别看,全年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价格上涨0.9%,居住类价格下降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持平,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上涨0.3%,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下降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0.2%,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3.3%。
九、财政和金融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7.9亿元,比上年下降1.3%。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3.1亿元,增长10.5%;教育支出28.1亿元,增长1.4%;节能环保支出7.2亿元,增长39.4%。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960.7亿元,比年初增加110.5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941.2亿元,比年初增加109.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30.6亿元,比年初减少288.9亿元。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2029.5亿元,比年初减少280.0亿元。
年末有保险经营主体52家,其中财险公司24家,寿险公司28家。全年商业保险总保费收入68.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其中,财产险25.7亿元,增长3.2%;寿险43.6亿元,增长7.5%。
十、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304元,比上年增长4.6%。按常住地分,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878元,比上年增长3.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5元,比上年增长6.0%。
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6.2万人,比上年增长0.9%。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57.6万人,下降0.2%。年末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4.0万人。年末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92.1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7.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05.1万人。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2.8万人。
年末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70个,其中城乡养老服务机构166个;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床位1.4万张。全年收养救助人员0.7万人。
全年共筹集(捐赠)款物405.1万元,其中红十字会93.7万元,慈善总会311.4万元。全年福利彩票销售总额4.1亿元。
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年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额17.0亿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4家、新获批雏鹰瞪羚企业21家。现有高新技术企业443家、雏鹰瞪羚企业220家。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143家,其中省重点实验室6家、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35家、市专业技术创新中心19家;省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16家、市级科学技术普及基地40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众创空间13家;省级技术转移机构4家;省级中试平台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柔性引进25个域外高水平博士人才团队。全年累计获得国家、省科技资金3256.0万元。
年末有各级各类学校684所(含幼儿园、不含高校),在校生24.6万人(不含高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5261人,在校生1.7万人,毕业生6008人;普通高中(含完中)招生1.1万人,在校生3.0万人人,毕业生9405人;初中学校招生2.1万人,在校生5.5万人,毕业生1.9万人;普通小学(含九年一贯制)招生1.5万人,在校生10.9万人,毕业生2.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74人,在校生638人,毕业生5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4万人。
十二、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年末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博物馆5个。全年农村数字电影放映7826场,观众22.8万人次。城市电影院20家,电影放映24.1万场,观众154.5万人次,票房收入6417.7万元。
全年接待游客306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7.2%,实现旅游收入201.6亿元,增长52.7%。
年末共有星级以上宾馆8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有旅行社86家(含设立社、分社和营业网点)。国家A级旅游景区31个。
年末有各类卫生机构2662个,其中,医院132个,卫生院47个(其中街道卫生院4个,乡镇卫生院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个,妇幼保健机构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49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所和社区卫生服务站130所)。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实有床位15852张。卫生技术人员1724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04人、注册护士7606人。全年总诊疗人次826.3万人次,出院人数33.8万人。
全年组织350名运动员参加各项目省级锦标赛21项,国家级单项比赛2项,获得金牌25枚、银牌29枚、铜牌40枚。新建及维护更新一代健身器材240件,新建84件二代智能化健身器材。全年新增体育场地233块,人均体育场地2.91平方米。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454人,每千人拥有5.7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
十三、能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452.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7.0%。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占93.4%。
全年城市空气优良天数315天,占比86.1%;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分别为34微克/立方米、58微克/立方米、11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
全市河流国家考核断面8个,优良水质比例达100%,超额完成75%的要求。全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达到45.5%。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年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含经营性道路运输安全事故)57起,比上年减少18起;死亡70人,比上年减少18人。其中,全年道路运输事故死亡47人,比上年减少10人。
十四、人口和就业
根据5‰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24.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53.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68.65%;乡村70.3万人,占31.35%。
全年出生人口9279人,出生率4.14‰;死亡人口20137人,死亡率8.98‰;人口自然增长率-4.84‰。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73万人。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粮食、畜牧业、价格指数、城乡居民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营口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草局;渔业数据来自市海洋渔业局;机耕面积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水土河道数据来自市自然资源局;进出口、内外资等数据来自市商务局;交通业务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营口市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行业协会;科技数据来自市科技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营口技师学院;文化、体育和旅游数据来自市文旅广电局;电影数据来自市委宣传部;卫生数据来自市卫健委;城镇养老保险和就业等数据来自市人社局;城镇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数据来自市医保局;城乡养老服务机构、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筹集(捐赠)款物数据来自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福利彩票销售额数据来自福彩中心;环保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安全生产数据来自市应急管理局;户籍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