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水利局
市防指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和确保城乡供水安全,最大限度减轻水旱灾害损失”的防汛工作目标,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措施实、责任到人,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工作,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洪涝干旱灾害风险。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锚定“四不一确保”,健全完善应对措施
(一)强化人员安全保障。一是落实包保责任体系。按照省防指五级包保责任制,落实我市防汛四级包保责任制,实现包保全覆盖。二是加强转移人口管理。对全市在籍人口实行汛期转移避险动态管理,根据24小时气象预报,结合预警信息,确定每次转移避险人数。三是设置转移避险安置点。每个村至少设置1处转移避险安置点,安置避险人员,做到有饭吃、有衣穿、有病及时医治。四是要关注重点场所人群活动。对A级旅游景点、网红河、户外游玩、涉山涉水等野外露营活动进行管控。五是做好渔船回港避险。强降雨、台风、强风发生时对渔船进行管控,确保回港避风,人员安全。
(二)强化水库安全保障。全力做好1座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28座小型水库安全度汛准备工作:一是加强汛前检查。对水库坝体、溢洪道、启闭设备、供电设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建立隐患工作台账,完成整改。二是落实水库相关责任人。明确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行政、技术、巡查)和大坝安全三个责任人(政府、主管部门、水库管理单位),并对社会公示。三是编制防汛预案。完成水库预案编制、审查、备案工作,做好预案演练。四是加强市管水库汛期监管。5月22日玉石水库完成防汛抢险应急演练。6月1日起,市防指负责玉石水库汛期调度,批复其汛限水位201米,8月20日24时前按照199米以下调度。
(三)强化堤防安全保障。一是开展妨碍行洪清理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37条河流104处河道阻水问题整治已全部整改完成。二是编制完成巡堤查险方案。落实五级以上堤防三个责任人(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并对社会公示。针河道险工、未达标堤防等薄弱环节,落实应急抢险措施,确保堤防行洪安全。三是加强隐患排查。全面普查穿堤建筑物、穿堤管线,跨河阻水、挤占河道影响行洪等情况,对河道内各类桥梁进行汛期管控。
(四)强化重要基础设施保障。一是加强隐患排查。组织水利、应急、交通、住建、自然资源、通管、电力、石油等部门对水库、河道、危化品企业、大型工矿企业、各级公路、桥梁、港口、机场、通讯设施设备、电力、供油等设施或企业开展“拉网式”排查,逐一明确行业监管与属地包保责任,确保风险隐患“发现一处、整改一处、巩固一处”。二是强化网络监测。与数据局协同,调用全市各行业摄像头,构建基础设施监测网络,实时掌握重点设施、水位、流量、结构安全等数据,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撑。三是强化工作协同。完善防指各成员单位协同机制,加强水利、应急、交通等部门信息共享与协作配合,形成力量、资源、信息合力,共同应对洪水灾害。
(五)确保城乡供水安全。一是制定灌溉用水方案和抗旱调度方案,完成64.76万亩水田插秧工作,累计引水1.123亿立方米。二是结合城乡供水实际情况,制定涵盖水源污染、设备故障等各类突发情况供水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三是储备消毒剂、活性炭、管道抢修材料等应急物资,组建专业的应急抢修队伍,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二、突出四预,确保应急响应精准到位
一是以气象为先导,建立多部门信息共享和会商研判,构建雨水情监测的第一道防线;二是建立完善面向公众和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第一时间向社会公众通报预警信息;三是编制完善各类防汛抗旱预案。编制营口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营口市防台风预案、营口市城市防洪应急预案、营口市抗旱预案和营口市2025年防御洪水方案,完善城市防汛预案、水田抗旱调水方案、农田排涝预案。各县(市)区防指及市防指相关成员单位共编制涉及水库防洪、应急处置、地质灾害、城市排水防涝等预案130多个。四是针对东南部山区防汛抢险工作实际,模拟“预报-预警-响应-处置-转移”全流程,组织开展应对“断路、断电、断网”突发情况应急演练和“水上救援”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三、全方位保证力量供应,力求抢险救援无死角
一是落实驻营部队、机动抢险、水工程抢险、路桥抢险、通信保障、电力抢修等6大类98支8362人的防汛抢险救援队伍;二是建立“实物储备+协议储备+产能储备”三级体系,储备抢险、救灾、生活类物资价值6000多万元,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三是落实应急保障车辆190辆;四是针对五断(断网、断电、断路、断水、断气)防御工作,出台应对五断处置指引和预置队伍规则,设立前线指挥部,就地开展防御工作。五是制作面向基层防汛责任人的工作应对手册(明白卡),确保各级指挥人员有效掌握预警和重大天气过程防御应对工作。六是市防指将根据汛情会商研判结果,提前24小时前置物资和抢险力量。